刊物落地汇报席上的暗箭(第1页)
林微收到《剧本周刊》样刊的那天,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宿舍窗台,快递小哥的电话就带着雀跃的铃声响起。她几乎是踩着拖鞋蹦下楼的,指尖触到刊物封面时,还能感觉到纸张传递的温热。烫金的“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字样格外醒目,她的名字“林微”与剧本名《拾光》并排印在专栏头条,墨色字迹衬着米白底色,精致得让她忍不住反复摩挲。
她蹲在快递站门口,迫不及待地翻开刊物,苏编辑修改的几处细节让故事更显流畅,排版时特意预留的留白的让文字更具呼吸感。眼眶瞬间热了,鼻尖发酸,那些熬夜改稿的夜晚、被流言裹挟的委屈、得到认可时的狂喜,此刻都化作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掏出手机,手指颤抖着给慈清砚发消息:“慈姐!样刊到了!我看到我的名字和剧本登在上面了!”
消息发送成功的瞬间,慈清砚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听筒里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像春日的风拂过湖面:“真的?快让我看看!”
林微举着刊物对准镜头,声音哽咽却难掩激动:“你看这里,还有这里!慈姐,没有你,我根本不可能做到。”
“傻丫头,是你自己够努力、够有天赋。”慈清砚的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中午我请你去吃你最爱的糖醋排骨,好好庆祝一下。”
挂了电话,林微抱着刊物,嘴角的笑容就没落下过。她把样刊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想在下午的编剧课上,给大家一个惊喜,也想借着这份实打实的认可,打破之前“靠老师上位”的流言蜚语。
下午的编剧课上,阳光透过教室窗户,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老师走上讲台,敲了敲黑板,宣布了新的任务:“接下来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青春遗憾’主题做汇报,每组五人,自由组队,一周后进行展示,汇报成绩占期末总分的30%。”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起身找熟悉的人组队,讨论声、笑声此起彼伏。林微抱着背包,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里的刊物,心里有些局促。她知道自己转专业来的晚,和同学们不算熟悉,之前江浩的流言又让大家对她心存芥蒂,可她还是抱着一丝期待,希望能有人愿意和她一组。
她看向旁边座位的女生张悦,两人之前在文学鉴赏课上有过几句交流。林微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开口:“张悦,你们组还缺人吗?我……我可以加入吗?”
张悦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闪烁着避开她的目光,转头对同桌小声说:“我可不想和靠老师上位的人一组,到时候功劳还不知道算谁的,万一搞砸了,期末成绩就完了。”
声音不大,却像针一样扎进林微的心里。她的脸颊瞬间涨红,刚抬起的手僵在半空,指尖冰凉。
她又看向斜前方的几个男生,他们正凑在一起讨论汇报方向,其中一个男生瞥见她,立刻对同伴使了个眼色,几人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故意提高声音说:“我们组人已经满了,刚好五个,一个都多不了!”
林微的目光一次次落下,又一次次被拒绝。她看向赵琳,对方正和几个女生凑在一起,看着她的窘境,嘴角勾起讥讽的笑容,低声议论着:“你看她那样,还真以为发表了个剧本就了不起了?谁愿意跟她一组啊,指不定到时候又要抢功劳。”
“就是,听说她性格挺孤僻的,不好相处,而且还仗着有慈老师撑腰,肯定不好合作。”
江浩则坐在教室后排,双手抱胸,眼神冰冷地看着她,像是在欣赏一场有趣的闹剧,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嘲讽。
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大部分同学都组好了队,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讨论汇报框架。只剩下林微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显得格外突兀。阳光照在她身上,却暖不了她冰凉的指尖和酸涩的心。
老师看着她,皱了皱眉,开口问道:“林微同学,还没有找到小组吗?”
林微点点头,脸颊发烫,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嗯。”
“有没有小组愿意收留一下林微同学?”老师看向全班同学,语气带着一丝期许。
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举手。大家要么低着头假装看课本,要么互相使眼色,就是没人愿意看向林微。尴尬的气氛在教室里蔓延,像一层厚厚的冰,冻得林微浑身发僵。她的头埋得更低了,手指紧紧攥着背包带,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疼痛。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老师,我们组愿意要林微。”
林微猛地抬头,看到说话的是班里的女生李雪。李雪平时性格温和,不太引人注目,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和林微也没怎么说过话。她的小组里还有另外三个人,都是班里比较内向、平时不太起眼的同学。
“真的吗?太谢谢你们了!”林微的眼眶瞬间热了,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像在沙漠里找到了甘泉。她连忙站起身,对着李雪深深鞠了一躬,“真的太感谢了,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用谢,大家互相帮助嘛。”李雪笑了笑,眉眼弯弯,看起来格外真诚,只是她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被林微当时的激动和感激所忽略。
分组结束后,老师布置了汇报的具体要求:“每组需要确定一个核心故事,制作PPT,准备十分钟左右的展示,包括故事讲解、情节分析和创作思路分享。”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李雪走到林微身边,递给她一张纸条:“这是我们组之前商量的大概方向,‘青春遗憾——错过的梦想’,下面还有几个简单的情节构思,你先看看,有什么想法我们晚上在微信群里一起讨论。”
林微接过纸条,上面写着几个零散的关键词:“钢琴”“转学”“多年后重逢”。她认真地看着,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辜负李雪他们组的收留。她要让大家知道,她不是只会靠老师的人,她也能和大家好好合作,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觉得这个方向很好,很有共鸣感。”林微抬起头,对李雪说,“我这里有一些关于梦想错过的素材,晚上我整理一下发给你,我们可以再细化一下情节,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得更细腻一些。”
“好啊,太好了!”李雪点点头,笑容依旧温和,“有你加入,我们组肯定能做得更好。”
晚上,林微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认真地整理素材。她想起自己高中时的同桌,一个极具绘画天赋的女生,却因为家人的反对,被迫放弃了艺考,转而选择了理科,后来渐渐失去了消息。林微以这个故事为原型,结合自己对“遗憾”的理解,写了一个详细的故事大纲,还补充了几个关键情节的细节描写,比如女主看到当年的画具时的心理活动,多年后重逢时的对话和神态。
她把大纲发给李雪,很快就收到了回复:“这个大纲太感人了!林微,你太厉害了!我们就用这个故事作为汇报的核心内容吧!”
得到肯定,林微很开心,连忙回复:“好!那我们接下来可以分工合作,我负责写详细的故事脚本和创作思路分析,你们负责找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制作PPT怎么样?”
“没问题!就按你说的来!”李雪秒回,还在群里@了其他组员,“大家都看看林微写的大纲,我们就按这个来分工,争取拿个好成绩!”
其他组员也纷纷回复“好”“没问题”“林微太厉害了”,群里的氛围一片融洽。林微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信任的同伴。
接下来的几天,林微全身心地投入到汇报准备中。她熬夜写故事脚本,反复修改,力求让人物更鲜活、情节更动人;她主动和李雪他们沟通,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甚至主动承担了最难的“创作思路分析”部分,因为她觉得自己有发表剧本的经历,在这方面可能更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