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3]参见《晋书·张辅传》《后汉书·班彪列传》后论。

[14]参见陈寿:《上三国志注表》,见《三国志》,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71~1472页。

[15]刘知幾:《史通》原序及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271页。

[16]参见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3页。

[17]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七四二,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3876页。

[18]参见《柳河东集》卷四十四《非国语上》,卷四十五《非国语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746~788、769页。

[19]参见《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与韩愈论史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99~500页。

[20]以上均见吴缜:《新唐书纠谬》序,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页。

[21]以上均见曾巩:《曾巩集》卷十一《南齐书目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87页。

[22]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九《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7页。

[23]以上分见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四、卷一百三十六、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02、3207、3208页,第3250页,第196页。

[24]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页。

[25]李贽:《藏书·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页。

[27]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页。

[28]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黄曙辉点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1页。

[29]《考信录提要》卷上《释例》,见崔述:《崔东壁先生遗书十九种》上,[日]那珂通世校点,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30]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一百二十一《仪征学案》上,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第283页。

[31]赵翼:《廿二史札记》小引,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页。

[32]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页。

[33]崔述:《考信录提要》卷上《释例》,《崔东壁先生遗书》上,[日]那珂通世校点,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48页。

[34]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三辑《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27页。

[35]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二《原道》三篇,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139~171页。

[36]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下》,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58页。

[37]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下》,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61页。

[38]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57~258页。

[39]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文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325页。

[40]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文理》、卷五《古文十弊》,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334、588页。

[41]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申郑》,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537页。

[42]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答客问上》,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546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