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历史在现实中的意义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9页。

[6]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5页。

[7]参见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与韩愈论史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98~500页。

[8]参见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与韩愈论史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00~501页。

[9]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与韩愈论史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01页。

[10]李大钊:《史学要论》第六章《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李大钊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45~446页。

[1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奸臣传上·李义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341页。

[12]《尚书·康诰》,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05页。

[13]《尚书·酒诰》,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07页。

[14]《尚书·梓材》,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08、209页。

[15]《尚书·无逸》,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21~223页。

[16]《尚书·君奭》,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23~225页。

[17]参见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99页。

[18]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99页。

[19]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93~394页。

[20]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6页。

[21]王钦若编:《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恩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657页。

[22]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7页。

[23]魏徵等:《隋书》卷七十《裴仁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6页。

[24]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4页。

[25]《易经·系辞下》,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89页。

[26]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82页。

[27]《尚书·召诰》,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12~213页。

[28]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慎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2页。

[29]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页。

[30]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一《学五》,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6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