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学的科学化道路(第2页)
[23]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史学”,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958页。
[24]参见张廷玉等:《明史》卷九十七《艺文志二》故事类,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77~2420页。
[25]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书首《顾宁人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26]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秦始皇”,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页。
[27]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文须有益于天下”,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079页。
[28]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1页。
[29]赵翼:《廿二史札记》附录《李慈铭题记与跋语》、《陈垣题记》,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87、888页。
[30]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首《十驾斋养新录序》,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第7页。
[31]崔述:《补上古考信录》卷上《开辟之初》,《崔东壁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8页。
[32]《论语》第十五《卫灵公》,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7页。
[33]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易教上》,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1页。
[34]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九《与邵二云论修宋史书》,《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81页。
[35]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下》,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47页。
[36]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06页。
[37]参见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九《家书二》,《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92页。
[38]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卷十六《和州志一·志隅自序》,《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552页。
[39]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345~351页。
[40]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文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59~260页。
[41]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文理》、卷五《古文十弊》,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67~270、465~471页。
[42]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书教下》,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47~51页。
[43]何秋涛:《朔方备乘》卷十一《北徼形势考》,咸丰十年刻本,1860年,第1、26、27页。
[45]王韬:《扶桑游记》卷下,《漫游随录、扶桑游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5页。
[46]见《扶桑游记》中村正直序,龟谷行、平安西尾、冈千仞跋。
[47]参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11、1~31页。
[48]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见《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81页。
[49]参见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见《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80页。
[50]参见桂遵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0~92页。
[51]吕振羽:《中国社会史诸问题·新版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第7页。
[52]邓初民:《中国社会史教程》,桂林:文化供应社,1949年,第291页。
[53]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绪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54]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6页。
[55]侯外庐:《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自序》,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页。
[56]侯外庐:《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自序》,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2页。
[57]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58]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序言》,上海:生活书店,1948年。
[59]参见白寿彝、瞿林东:《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载《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1期。
[6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7~6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