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唯物史观和历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97]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73页。

[198]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963页。

[199]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87页。

[200]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四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22页。

[201]马总:《通历》卷四所引,叶氏梦篆楼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7~8页。

[202]马总:《通历》卷七所引,叶氏梦篆楼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63页。

[203]马总:《通历》卷八所引,叶氏梦篆楼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71页。

[204]马总:《通历》卷四所引,叶氏梦篆楼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4页。

[205]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1页。

[206]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5页。

[207]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12页。

[208]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37~438页。

[209]司马迁:《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49页。

[210]虞世南:《帝王略论》卷二,陈虎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55页。

[211]马总:《通历》卷六所引,叶氏梦篆楼刻本,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46页。

[212]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历年图序》,王亦令点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第649~653页。

[213]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4~3318页。

[214]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9页。

[215]司马迁:《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86页。

[216]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8~339页。

[217]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0~3311页。

[218]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961页。

[219]班固:《汉书》卷一百下《叙传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35页。

[220]参见刘知幾:《史通》卷二《本纪》、《世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3~39页。

[221]班固:《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738页。

[222]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九《沈传师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036页。

[223]刘昫等:《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33页。

[224]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则天皇后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3页。

[225]《国语》卷十六《郑语》,韦昭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12~516页。

[226]《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19~1520页。

[227]康有为:《日本书目志》自序,《康有为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3~264页。

[228]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卷一《上清帝第六书》,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11页。

[230]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卷首《自序》,《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571页。

[231]以上分别见李大钊:《李大钊史学论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8页,第15~16页,第148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