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通典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第2页)
[30]以上均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1]孙星衍:《元和郡县图志》序,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07页。
[32]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56页。
[33]杜佑:《通典》卷一《食货一·田制上》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页。
[34]杜佑:《通典》卷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56页。
[35]杜佑:《通典》卷四《食货四·赋税上》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70页。
[36]杜佑:《通典》卷十二《食货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95页。
[37]杜佑:《通典》卷十二《食货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96页。
[38]以下所引,凡未注明出处者,均见《通典》卷十八《选举》序、卷十八《选举六》评。
[39]杜佑:《通典》卷四十《职官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106~1107页,下同,不一一作注。
[40]以上所引均见《通典》卷一百六十三《刑典》序。
[41]苏轼:《东坡志林》卷四《房琯陈涛斜事》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92页。
[42]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八《兵典》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782页。
[43]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八《兵典》序及序末自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781页。
[44]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9~4980页。
[45]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典八》后议,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355页。
[46]恩格斯:《爱尔兰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570~571页。
[47]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81页。
[48]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50页。
[4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一“史部·政书类一”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4页。
[50]梁启超:《新史学》,见《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册,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页。
[51]杜佑:《通典》卷四十《职官二十二》引杜佑《省官议》,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109页。
[52]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9页。
[53]杜佑:《通典》卷十二《食货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95页。
[54]杜佑:《通典》卷七十四《礼典三十四·宾礼》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015页。
[55]杜佑:《通典》卷一百六十三《刑典》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189页。
[56]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一《乐典》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587页。
[57]《旧唐书·杜佑传》载杜佑《上〈通典〉表》云:“书凡九门,计二百卷。”按:李翰作序在前,杜佑上表在后,且《通典》实际上是以九门编次,因此当以杜佑所说九门为是。
[58]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下,孙猛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653页。
[5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一“史部·政书类一”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4页。
[60]乾隆:《御制重刻通典序》,见杜佑:《通典》卷末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513页。
[61]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373页。
[62]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通典》之作,虽源于‘正史’的书、志,但矫正了‘正史’断代之不便。”(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62页)可惜,这些论点并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注意,以致直到现在,仍可看到一些研究《通典》的论著在重复两《唐书》中的陈说。
[63]陶懋炳:《杜佑和〈通典〉》,见《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3期。
[64]杜佑:《上〈通典〉表》,见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3页。
[65]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