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马戈利斯的折中主义解释学美学(第4页)
[98]赫什:《解释的有效性》,5页。
[99]同上书,223页。
[100]赫什:《解释的目标》,80页。
[101]赫什:《解释的有效性》,8~9页。
[102]赫什:《解释的目标》,80页
[103]同上书,46页
[104]赫什:《解释的有效性》,13页。
[105]同上书,5页。
[106]赫什:《解释的目标》,78页。
[107]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173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108]利科尔:《作为解释学问题和作为语义学问题的双重意义问题》,见洛斯编:《艺术和它的意义》,399页。
[109]同上书,404页。
[110]同上书,400页。
[111]洛斯编:《艺术和它的意义》,409页。
[112]同上书,407页。
[113]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267页。
[114]同上书,166页。
[115]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148页。
[116]同上书,137页。
[117]同上书,182页。
[118]洛斯编:《艺术和它的意义》,398页。
[119]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142页。
[120]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144页。
[121]同上书,146页。
[122]同上书,162页。
[123]马戈利斯:《艺术与哲学》,英文版,111页,1980。
[124]马戈利斯:《艺术品的认同体》,见李普曼编:《当代美学》,153页。
[125]马戈利斯:《艺术与哲学》,159页。
[126]李普曼编:《当代美学》,154页。
[127]马戈利斯:《文学作品是什么?》,1984年在美国坦普尔大学的讲演稿。
[128]马戈利斯:《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性质》,见洛斯编:《艺术及其意义》,486页。
[129]同上书,489页。
[130]洛斯编:《艺术及其意义》,487页。
[131]李普曼编:《当代美学》,155页。
[132]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91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