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关于20世纪西方美学的评价问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现当代西方美学以“标新立异”为荣,大力提倡理论研究的创造性,刺激了美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他们勇于且善于从各个方面、角度、层次去思考美学问题,热衷于相互争鸣、交锋、渗透、吸收,这就打破了传统美学单一的或两极对立的单调格局,促进了美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多元化。真理是多元存在的,又是互补的。现当代美学这种观念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是符合真理发展规律的,有利于美学进步的。

(四)更新了研究方法,促进了思维的科学化。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众多,研究方法也十分多样。方法论的多元化有助于人们打破传统单向的、平面的、线性的思维方式,逐渐建立并适应于多向的、立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也即有助于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化。而这反过来将大大推动美学研究的进步。此外,当代美学在具体研究手段和工具上也注意引进自然科学的某些新成果,这对促进美学研究的精密化、科学化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了现代艺术的新鲜经验和规律。

20世纪的艺术特别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反传统的,这无疑对人们的传统艺术观念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现当代西方美学及时地观察、总结、研究这些艺术的新鲜经验,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观念,比传统美学更为深入细致地把握了艺术的特殊规律,发展出传统美学所没有的许多审美范畴(鉴赏格)和新的审美规范(尺度)。而且,由于现当代美学更多地遵循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方向,所以同艺术实践保持较广泛、密切的联系,而较少玄学思辨的气息。

总之,20世纪西方美学,若就某一具体流派或个人的成就而言,是无法同德国古典美学相匹敌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它却达到了一切传统美学难以企及的成就。它的反传统倾向,若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中来看,实质是一种积极的否定,是辩证扬弃过程中的一环。事实上,不突破传统的禁锢和超越传统的思维,美学和一切科学文化形态都不可能有所进步。据此,我们以为,就全局看,我们应对现当代西方美学的成就给予较充分的评价,而不应拘于其唯心主义哲学倾向或某些具体论点的偏颇而竭力贬低它。

当然,给予充分评价,并非要求我们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一味崇拜,拼命拔高,盲目“拿来”,而是要求我们以宏观的辩证目光,从总体上对它作出恰如其分的科学评价,同时,对它的缺陷,同样应当有充分的、清醒的批评。除了前述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和缺乏完整理论体系两大缺点外,它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不少流派从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和经验主义(科学主义思潮)两个不同方向不约而同地走向神秘主义。克罗齐、柏格森、实用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结构主义等,最终都殊途同归,导向对人的审美意识和生命活动的神秘主义描述。此外,每一流派或学说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常常把某一具体条件下的相对真理夸大、上升为普遍的绝对真理,如移情说、表现说、符号说、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都有各执一端,把艺术和审美的某些特征普遍化、绝对化的弊病。

现当代西方美学还在发展中,我们应当密切注视、及时研究其发展动向,并结合我国美学研究的现状、予以批判地借鉴。这样,中国美学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是指日可待的。

[1]参见李思进:《简述第十届国际美学会议的美学问题讨论》,《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第4期。

[2]《美学史》,见《美学与艺术评论》(一),355页。

[3]《美学问题》,载《国际哲学季刊》,1982年第22期,21页。

[4]参见乌提兹:《普通艺术科学的基础》,德文版第1卷,31~32页,德索:《美学和普通艺术家》,德文版,94~97页。

[5]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196页。

[6]同上书,201页。

[7]参见李思进:《现代西方美学:艺术本体论》,见《美学与艺术评论》(二)。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4~225页。

[9]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56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1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页。

[12]同上书,27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