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化批判疆域的拓展 新技术和新媒体空间(第2页)
[15]修森:《巨大的分野之后》,220~221页。
[16]参见爱德华·索哈:《后现代地理:空间在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新确立》,10页。
[17]参见爱德华·索哈:《后现代地理:空间在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新确立》,10页。
[18]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73、85页。
[19]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86页。
[20]同上书,88、412页。
[21]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154页。
[22]米歇尔·德索托:《日常生活实践》,12页。
[23]米歇尔·德索托:《日常生活实践》,93页。
[24]米歇尔·德索托:《日常生活实践》,117页。
[25]乌姆贝托·艾柯:《启示的延滞》,18页。
[26]艾柯:《在超现实中旅行》,215页。
[27]斯图亚特·霍尔:《制码解码》,见《文化、媒体、语言》,138页。
[28]劳拉·莫薇:《视觉与其他愉悦》,15、16页。
[29]劳拉·莫薇:《视觉与其他愉悦》,15、16页。
[30]卡霞·西伏曼:《符号学主体》,转引自《电影理论与批评》,209页。
[31]玛丽·安·登:《电影与伪装:女性观众的理论化》,转引自《电影理论与批评》,766页。
[32]玛丽·安·登:《电影与伪装:女性观众的理论化》,转引自《电影理论与批评》,722页。
[33]马塞柯:《穿皮衣的维纳斯》,129页。
[34]盖琳·斯塔德勒:《受虐主义与电影的反常愉悦》,转引自《电影理论与批评》,778页。
[35]盖琳·斯塔德勒:《受虐主义与电影的反常愉悦》,转引自《电影理论与批评》,781~782页。
[36]同上书,787页。
[37]多娜·海萝威《猿猴、机械人与女性:自然的再创造》,150页。
[38]多娜·海萝威:《猿猴、机械人与女性:自然的再创造》,150页。
[39]同上书,151页。
[40]多娜·海萝威:《猿猴、机械人与女性:自然的再创造》,163页。
[41]多娜·海萝威:《猿猴、机械人与女性:自然的再创造》,181页。
[42]西尔多·尼尔森:《文学机器》,2页。
[43]兰道:《超文本:当代批评理论与技术的汇合》,174、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