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节 文艺的社会功能(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15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2]怀特海:《过程与实在》,53页,剑桥,1929。

[3]《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波普尔撰写的“柏拉图”条目,第12卷,163页。

[4]策勒:《柏拉图和老学园》,505~506页,伦敦,1888。这段话,我们直接引述自策勒的原著,塔塔科维兹并未直接引述而只是概述。

[5]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112~113页,华沙,1970。

[6]克罗齐:《美学的历史》,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7]吉尔伯特等:《美学史》,73页。第二章共计49页,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章。

[8]同上书,73页。

[9]同上书,74页。

[10]鲍桑葵:《美学史》,47页。

[11]柏拉图:《卡尔米德篇》,158A。

[12]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3卷第5节。

[13]同上书,第3卷第32节。

[14]同上书,第3卷第5节。

[15]柏拉图:《第七封书信》,324B—326B。

[16]柏拉图:《斐多篇》,78A。

[17]柏拉图:《蒂迈欧篇》,22B。

[18]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约前63—21年)在他的著作《地理志》第17卷第29章中,曾记载到柏拉图在赫利俄坡利的居处。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405~4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47D—148B。

[21]柏拉图:《第七封书信》,338C、339D—E、350A。

[22]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3卷第6节。

[23]柏拉图:《第七封书信》,327B。

[24]关于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前367、前361年的三次西西里之行,主要根据他本人的《第七封书信》。

[25]柏拉图:《第七封书信》,325D。

[26]柏拉图:《国家篇》,600B;《第七封书信》,328。

[27]关于学园时期的背景材料,主要根据《剑桥古代史》第六卷有关部分;并参看伯里:《希腊史》第十三章“雅典的复兴和第二次联盟”。

[29]以上资料根据普卢塔克:Adversus(第32章)、Ad。Prinerud。(779D);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3卷第23节;莫罗:《柏拉图的克里特城邦,对〈法律篇〉的一种历史解释》,8~9页;弗里德兰德:《柏拉图》,第1卷,102页;策勒:《柏拉图和老学园》,30~31页注64;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4卷,23~24页。

[30]托马斯:《希腊数学原始资料》,第1卷,386~387页及注b。

[31]柏拉图:《国家篇》,521c—531c。

[32]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1卷,319~320页。

[33]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1分册,48~55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4]希思:《希腊数学史》,第1卷,217页,牛津,1921;参看托马斯:《希腊数学原始资料》,第1卷,154~155页。

[35]弗里德兰德:《柏拉图》,第1卷,94页。

[36]莱维:《柏拉图在西西里》,71页,伦敦,1956。

[37]弗里德兰德:《柏拉图》,第1卷,281~285页。

[38]耶格尔:《亚里士多德:发展史基础》,17页注①,牛津,1934。

[39]亚历山大:《〈形而上学〉诠疏》,79。3—88。2。巴恩斯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牛津英译修订版),第2卷,2435~2440页,普林斯顿,1984。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