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审美主体的觉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智者运动的代表和苏格拉底一起揭开古代古典时期人本主义美学的序幕,从早期自然哲学的直观美学。转向以人和社会为主要对象。他们的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都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智者们的特征显示为非理性主义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则基本上显示为理性主义的。智者们的突出贡献是,从感觉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对审美主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将文艺理解为模仿的虚构,强调由这种虚构的艺术品作用于审美主体而获得的快感;从感觉论的相对主义出发,认为事物的美、丑,完全取决于审美主体的感受。此外,从经验论出发,对“什么东西是美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耶格尔:《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第1卷,见《古代希腊、雅典精神》,286页,牛津,1980。

[2]第尔斯等:《苏格拉底以前学派残篇》,第2卷,288页注1。

[3]柏拉图:《普罗塔哥拉篇》,322A—323C。

[4]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9卷第45节。

[5]亚里士多德:《动物的生成》,789b2—4。

[6]柏拉图始终未具体指明是谁,伯里认为是阿凯劳斯(Archelaos,鼎盛年约前450年),尔后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也提出过相类似的观点。但塔塔科维兹认为是代表智者们的观点。我们认为这里所讨论的内容,和我们前面讨论的智者们有关“费西斯”—“诺摩斯”的观点比较一致。见所著《古代美学》,104页。

[7]柏拉图:《法篇》,889A。这段话,诸家英译彼此出入很大,这里综合各家的英译文译出。

[8]同上书,889D。

[9]《智者演说集》,10。参见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104页。

[10]高尔吉亚:《海伦颂》,第11节。

[11]同上书,第8节。

[12]参见柏拉图:《智者篇》,265B。

[13]塔达基维奇:(即塔塔科维兹):《西方美学概念史》,126~132页,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14]高尔吉亚:《海伦颂》,第18节。

[15]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辞》,第40节。

[16]塔塔科维兹也认为《论辩集》是智者的作品,参见《古代美学》,96页。

[17]《论辩集》,第3章第7节。

[18]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51E。

[19]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52C。

[20]同上书,160C。

[21]柏拉图:《克拉底鲁篇》,386A。

[22]DK80B4等。

[23]吉尔伯特等:《美学史》,24页。

[24]参见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驳数理学家》,第7卷第60节。

[25]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9卷第51节。

[26]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9卷第52—53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