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追求理想的一生(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一节追求理想的一生

柏拉图的一生(前427—前347年)处在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城邦制及意识形态由盛趋衰和剧烈的变革过程中。他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游历时期、学园时期。以追求为之终生不渝的理想。

一青少年时期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Aristokles),后来他的体育老师涅安忒斯鉴于他体魄强健或前额宽阔,从而让他取名为柏拉图(Platon)。出生于第八十八届奥林匹克赛会(前427年)5月7日,出生地是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父亲阿里斯通和母亲珀里克提俄涅,都是系出名门望族的雅典公民。父系可以上溯到雅典历史上最后一位君王科德鲁斯(约前11世纪人)。由于柏拉图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和父系家族及其社会关系对他一生的影响不大。母亲系出梭伦家族,柏拉图属于梭伦的第六代后裔。柏拉图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她的堂叔皮里兰佩。后者积极支持雅典民主政治,是伯里克利的挚友和政策的重要支持者,曾作为雅典的使节,被派往波斯和其他亚洲国家执行任务。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他的继父家里度过的,他自己在早期对话中,曾经以颂扬的口吻谈到他的这位继父。[11]

柏拉图出生的那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已经进行到第四个年头,当时伯里克利已经去世,正由阿美尼亚担任雅典执政官。由于家庭和雅典的传统,柏拉图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人类史上至为辉煌的文学艺术繁荣的希腊世界文化中心的雅典成长起来。其青少年时期还赶上希腊戏剧黄金时代的尾声,亲眼目睹三大悲剧诗人的悲剧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的上演,亲历希腊造型艺术的全盛时期(前450—400年)。荷马和赫西奥德的史诗,以及萨福和品达罗斯的抒情诗等熏陶了他年轻的心灵。以致柏拉图的青年时期曾一度热衷于文艺创作活动,曾在戏剧演出中参加过合唱队并担任指挥,从事过绘画,撰写过赞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颂诗以及抒情诗和悲剧等。[12]他当时在一则抒情诗中就感叹:“所有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13]

循此发展下去,柏拉图很可能成为希腊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但自二十岁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时,他焚毁诗稿转向哲学。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道:有一天晚上苏格拉底梦见一只小天鹅飞来停在他的膝盖上,发出嘹亮美妙的鸣声后就冲天飞去,第二天就有人将柏拉图介绍给他,苏格拉底就把柏拉图看作是他所梦见的那只天鹅。[14]从此两人结下无比深厚的师生情谊。苏格拉底很器重这位青年学生,柏拉图则非常尊崇这位老师。正是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柏拉图终身从事哲学研究。

柏拉图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有七八年时间。其间雅典发生了几起重大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终于以雅典失败而告终;接着是“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治,但因为施行暴政,仅仅存在八个月就被群众推翻了;雅典虽然恢复了民主政治,但它却又以接受诬告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从而给城邦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痛。柏拉图在七十四岁高龄(即前354年)时撰写的致狄翁(约前408—前354年)的朋友们的著名的《第七封书信》中,追溯到自己二十三岁到二十八岁期间的思想情况时声称:

所有现存的城邦无一例外都治理得不好,它们的法律制度除非有惊人的计划并伴随着好的运气,不然是难以医治的。从而我被迫宣告,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提供分辨什么是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东西。除非是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是出于某种奇迹,政治家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不然人类就不会看到好日子,这就是我初次造访意大利和西西里时所持有的信念。[15]

由此可见,柏拉图将挽救雅典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的奴隶制的希望,寄托在哲学研究上面,而有关美学问题的探讨正是这种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柏拉图终身锲而不舍地从事哲学—美学的研究,是与想在现实世界上建立理想国的理想紧密相连的。

苏格拉底在狱中饮鸩去世时,柏拉图因病而没有在场,但根据他事后在《斐多篇》中的记载,苏格拉底临终时曾经规劝在场的沮丧的弟子们外出游历,到全希腊,到其他民族那里去寻求智慧。[16]

二游历时期和三次西西里之行

柏拉图于公元前399年离开雅典后,首先到了希腊本土、离雅典不远的科林斯海峡的麦加拉。其时,苏格拉底的学生欧几里得(约前450—约前374年)在当地创立了麦加拉学派。该学派试图将苏格拉底的伦理学和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芝诺的学说结合起来,并以此去批判其他学派的学说。接着,柏拉图就到埃及去游历。当时的埃及,法老们建立的庞大帝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波斯于公元前525年对它的征服,也只是在表面上触动了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以后,在希腊的支持下,赛伊斯的阿米尔泰乌斯(埃及国王,前404—前399年在位)于公元前404年推翻了波斯大流士二世的统治,埃及重新获得了独立。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给了柏拉图以深刻印象,正如他自己在晚年的对话《蒂迈欧篇》记载的,一个埃及僧侣对梭伦所说的那样:和埃及比较起来,希腊人“你们在思想上都是未成熟的”[17]。埃及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僧侣们牢固地控制整个国家的理智活动和教育,音乐和造型艺术中早已定型和保持不变的风格,高度发展的官僚政治和制度,世代相传的等级森严的固定职业和职业中严格的分工,强制推行的教育制度和算术教育中的各种具体方法,以及天文学、数学等领域中的成就,给柏拉图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据说他在埃及的宗教和僧侣们理智活动的中心赫利俄坡利(离目今的开罗8公里左右)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8],并和当地的僧侣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以后在《国家篇》、《法律篇》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宗教、教育和文学艺术的理论和制度,与在埃及的经历无疑是密切相关的。关于这点,马克思曾指出过:“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说,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19]

离开埃及之后,柏拉图出尼罗河入海口,向西沿着海岸航行到居勒尼游历。该地区是希腊殖民城邦,当时是希腊世界的数学和哲学活动的中心之一。柏拉图在这里结识了著名的数学家塞奥多洛(约前460—?年),并开始由纯思辨转到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专门研究。事后,柏拉图曾表明塞奥多洛对自己的影响,说到由此提高了自己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学识。[20]

接着,柏拉图向西航行到大希腊(即南意大利)游历,主要是到继克罗顿兴起的另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塔壬同,结识了当地民主政治的领袖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尔基塔(鼎盛年在前5世纪前半叶),彼此结下了深厚而持久的友谊。[21]阿尔基塔在当地推行的温和的民主政治,以及他本人在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给柏拉图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他日后追求的哲学家和政治家相结合的一个理想的雏形。至于第欧根尼·拉尔修提到的,柏拉图还在南意大利结识菲罗劳斯(约前474—?年)、欧律托斯等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熟悉和研究了这个学派的组织和学说,也是有可能的。[22]

正是在此前后,柏拉图的思想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形成和提出了以中期对话《美诺篇》、《斐多篇》等为代表的先验论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发展出一种神学目的论哲学体系。

当柏拉图在塔壬同等地游历期间,于前387年应邀到西西里叙拉古的狄奥尼修斯一世宫廷。狄奥尼修斯一世(前405—前367年在位)在他父亲赫谟克拉底被害后成为叙拉古的僭主。他是一个野心勃勃、刚愎自用、厚颜无耻的独裁者。他在政治上的野心是赶走迦太基人,统一西西里,奴役其他城邦,并把领土扩张到隔海相望的南意大利。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柏拉图到达后就和这个僭主大谈特谈僭主政治的弊端,强调统治者的一己私利不是最好的目的,除非他在品德上出类拔萃。结果激怒了这个僭主。只是在后者的姻亲狄翁和阿里斯托美涅等的规劝下,才没有处死柏拉图。但事后,仍然唆使当时的斯巴达使节坡利斯于归途中,在伊齐那岛(即柏拉图的出生地)将他卖为奴隶,幸得居勒尼人阿尼刻里出资赎回并将他送回雅典。柏拉图自己在著作中,从未谈到过这段不幸的经历,但在书信中却记载下第一次西西里之行和与狄奥尼修斯一世的姻亲狄翁之间诚挚的友谊,赞赏狄翁是自己的一名虔敬的学生,狄翁不但采取了他的观点,还拒绝继续过奢侈的生活。[23]

狄奥尼修斯一世于公元前367年去世,当时已担任叙拉古首席大臣的狄翁,看到有实现柏拉图政治理想的机会,就邀请柏拉图第二次来叙拉古,训练狄奥尼修斯二世成为哲学家—政治家。柏拉图虽然对此不抱奢望,但是为了不辜负朋友们、尤其是狄翁的愿望,以六十岁的高龄渡海,第二次来到西西里。开始时,与狄奥尼修斯二世相处得还可以。不久狄奥尼修斯二世和狄翁的矛盾激化,指控后者从事卖国活动,而将后者驱逐出境。狄翁就此去雅典的学园,在那里学习并积极从事策划推翻狄奥尼修斯二世的政治、军事活动。为此,这个青年僭主怀疑柏拉图鼓励狄翁和塞奥多忒推翻他的统治,柏拉图的生命再次遭到威胁。后来在阿尔基塔等的斡旋和当地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才允许他暂时回雅典,但要柏拉图保证战争结束后重返叙拉古。

公元前361年,柏拉图践约第三次去西西里。为调和狄奥尼修斯二世和狄翁间的矛盾,柏拉图冒着生命危险到了叙拉古,但也没有什么结果。事后,狄奥尼修斯二世仍坚持不允许柏拉图回国。后来,还是在阿尔基塔等的斡旋下,于公元前360年才重返雅典。后来,狄翁在学园的某些成员的支持下训练军队等,于公元前357年攻占了叙拉古,狄奥尼修斯二世被逐出叙拉古。狄翁成了该地的僭主,但在公元前354年被人谋害了。柏拉图终生没有结婚,将狄翁看作是自己的继承人,所以对狄翁的死,感到非常悲痛。他认为狄翁的死比之苏格拉底的死,对他的打击更重,因为,苏格拉底虽被处死,但他的死还是达到了他自己的目的,而狄翁则在准备达到其伟大事业前就去世了。[24]

就柏拉图而言,要是三次西西里之行在政治实践上都导致悲剧性的结果,那么他在创建和主持学园的四十年活动,却是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学园时期

经过种种挫折和实地考察,柏拉图深切地意识到要改革雅典的政治,必须要有“可靠的朋友和支持者”,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25]。为此,就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又善于治理国家的政治家,来实现他所主张的由掌握治国之道的人(即“哲学王”)来治理国家的理想。这样,于公元前387年在朋友们的资助下,柏拉图参照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盟会组织等的经验[26],创建了自己的学园。学园所在的雅典城外西北郊的这块地方,原来是纪念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一座花园和运动场,因而学园就以这个英雄的姓氏而得名。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学校。学园建立后园址长期未变,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的统帅苏拉围攻雅典时才被迫迁入雅典城内,以后一直存在到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出于维护基督教神学的需要,下令封闭雅典所有传授异教哲学的学校时才被迫关闭,前后持续存在达九百年之久。以后西方各国的主要学术研究机构或学校就沿袭它的名称叫“Academy”。

学园的创建是柏拉图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学园吸引了当时希腊社会大批有才华的青年,他们聚集在柏拉图周围过着平静地研究和讨论学术的生活。柏拉图后半生四十年的生涯中,除了公元前367年、前361年两次短期去西西里外,完全生活在这里。他的极大多数著作都是在这里写定的。

当时的雅典,已经和苏格拉底被害、青年柏拉图离开时的雅典有很大不同,它已经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浩劫中恢复过来。雅典的经济情况虽然不如伯里克利时期那样繁荣,但比之其他邻邦则要好得多。阿提卡的土地得到精耕细作,奴隶主也注意到投资改良土地,拉乌利昂的银矿得到进一步开发。在对外贸易方面,虽然在西部失去了南意大利等地的殖民城邦,由于叙拉古的兴起,雅典的西方航路也受到遏制,但在东部随着和黑海北岸等地的贸易得到扩张,阿提卡商人恢复了原先的地位。贸易的发展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雅典成为当时希腊的主要货币市场。

政治上也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正像一场瘟疫以后获得免疫力一样,“三十僭主”的恐怖统治反过来成为好事,雅典人无论贫富都倾向于接受现存的民主政治。这样,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较之公元前5世纪的情况反获得比较高的政治稳定。文学艺术也得到有利的发展,阿提卡的戏剧在希腊到处上演,阿提卡的文学作品以书面的形式在希腊世界到处传播,阿提卡的方言成为有教养的希腊人普遍使用的语言,柏拉图的对话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它也在希腊世界到处传播。往昔伯里克利自诩的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也许可以说,公元前4世纪的前半叶,柏拉图的学园以及柏拉图的哲学就是雅典这所“全希腊学校”的代表和象征。

斯巴达虽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获胜,但它在希腊世界以霸主自居,形象并不好,雅典因此得益。除了继续受制于波斯的希腊城邦外,又逐渐组成了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包括开俄斯群岛、拜占庭、未提利尼、罗得斯岛、麦汀纳、底比斯、优卑亚岛等地。在公元前376—前375年反对斯巴达的战役中,雅典的海军又所向披靡,那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这样,雅典和其他城邦一起,成功地抵制了斯巴达的侵略,保证了民主政治的稳定。雅典的人口也有所恢复,特别是奴隶的总数到公元前323年已基本上恢复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时的数目。

由此可见,雅典出现了一段比较长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的时期,柏拉图的中后期活动以及学园取得的伟大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取得的。[27]柏拉图亲自领导的学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第一,培养奴隶制度的上层统治者和提供政治咨询。学园的成员来自希腊世界各地。学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作为间接影响实际政治进程的手段。这点沃梅尔在他的论文中概括得比较清楚,指出柏拉图考虑的学园的教育目的是:“作为统治者的一个训练基地,不仅仅是维护一种特殊的政治理论,而且还对学园的那些已经获得政权的成员们,提供实际的指导。”[28]普卢塔克等在有关著作中记载到,当马其顿国王佩尔狄卡二世在公元前4世纪60年代要求学园派一名顾问时,柏拉图派去欧佛赖俄。后者告诫宫廷团体要研究几何学和从事哲学思考,并说服该国王在青年王子菲利领导下设置一个专门组织;在菲利登基后,继柏拉图出任学园领导的斯彪西波提醒菲利,他的掌权要归功于柏拉图。此外,还派科里司库同厄拉斯托到小亚细亚的阿索斯,和阿塔纽斯的统治者赫尔米亚建立密切关系;柏拉图还为他们政治上当顾问,促使赫尔米亚将他的僭主政治,改变成为比较合法的政治。赫尔米亚也积极支持柏拉图的朋友和学生狄翁组织武装力量,推翻狄奥尼修斯二世的统治。柏拉图还相继派他的学生阿里司托尼谟、福尔米俄、美涅得谟到阿卡狄安、厄勒安斯、皮尔海安改革当地的政治;派欧多克索和亚里士多德为他们自己出生的城市克尼杜斯和斯塔吉拉制定政治、法律。就是柏拉图本人,也不止一次受到居勒尼等地的邀请,要求他去制定政治制度,但他拒绝了。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也曾向学园的第三任领袖塞诺克拉底就王权问题进行咨询,并曾派柏拉图生前的一名学生、爱非斯的德琉斯,到亚洲的希腊居民中去进行工作。塞诺克拉底本人当时就备受雅典公民们的尊敬,于公元前322年作为雅典的使节,会见亚历山大死后统治雅典的马其顿总督安提珀特。[29]

第二,积极开展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为当时希腊世界学术研究的中心。学园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研究,据说当时学园门前铭刻着:

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30]

柏拉图强调数学在培养哲学家—政治家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数学能激励灵魂上升到最高的理性认识,是接受最高的辩证法教育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梯。[31]柏拉图本人正是以数学作为论证其理念论的重要依据,直到后期对话《蒂迈欧篇》,依旧致力于用几何学来建构其宇宙学体系。因此,波普尔认为,柏拉图可以说是提出几何的世界图景的奠基人,也就是说,柏拉图成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奠基人。[32]学园在数学研究上曾作出显著贡献,柏拉图本人对数学有相当造诣。主要成员之一的泰阿泰德是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正多面体不能多于五种这一事实,可能是由他证明的。克尼杜的欧多克索(约前408—前355年)是当时最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学生梅奈克穆斯是圆锥曲线的发现者。[33]从当时的科学发展来看,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各种数学公式,面对芝诺的批驳,人们发现它们都是彼此矛盾的,为了拯救数学必须加以整理和重建。这项工作是由学园中的欧多克索和泰阿泰德等人进行的,正是由于他们整理出数学和几何学的演绎系统,才能产生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数学著作——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年,和前面提到过的麦加拉的欧几里得是同名的两个人)的《几何原本》。[34]此外,学园还开展动、植物分类的研究,如试图给南瓜的“种”下定义。[35]这种研究,可能是由斯彪西波(约前409—前339年)领导进行的。[36]亚里士多德后来在这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可能是在学园内打下了基础。学园还在宇宙学、地理学等多方面进行过研究,据说正是柏拉图本人对球面地理学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37]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学园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和几何学都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不过他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原理推论和演绎,对实验和归纳则不够重视,这是由他们的哲学思想决定的。

第三,积极开展哲学问题的探讨。从柏拉图所写的对话可以看出,学园中探讨哲学问题,大约也是采取苏格拉底的问答方式,当然也不排除由柏拉图或其他人作系统的讲演。从有关记载得悉,学园中学术讨论的空气是非常自由的,决不是老师柏拉图讲了以后,学生们只能唯命是从。柏拉图之所以对自己原来已经确定的观点后来又发生怀疑动摇,提出新的看法,这固然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发展,但其中也不乏由于学生们诘难推动的因素。当时在学园内部已就理念论展开剧烈的争论,如欧多克索,对分有说提出异议,认为可感事物分有同名理念,就意指理念是内在于事物的。[38]亚里士多德在学园时期公开发表的对话体裁著作《论理念》中,对理念论就明显地持保留和批判的态度。[39]学园的整个理论和实践活动,正如柏拉图本人一样是围绕着理念论进行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