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意识的特性和作用(第3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同上书,378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同上书,344页。
[1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同上书,8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鲁迅:《叶紫作〈丰收〉序》,《且介亭杂文集》。
[15]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同上书,96页。
[23]同上书,12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5]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10、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2~1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5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8]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9]《毛泽东选集》,第2卷,4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1]《列宁全集》,第55卷,1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2]同上书,182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83~3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