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四章 乘胜追击 直捣黄龙求月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上古时代,确有文明掌握共感能力。他们称自己为“观星者”,认为宇宙充满智慧生命,只需调准频率即可沟通。为此,他们建造巨型颅骨共鸣塔,强迫全民每日冥想八小时,试图召唤“母星之音”。

可渐渐地,人们开始听到不该听的东西。

有人听见群星在争吵,内容涉及人类是否该被保留;有人听见地球本身在哭泣,指责他们是寄生虫;还有人听见未来自己的声音,警告他们正在加速灭亡。

恐慌蔓延。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深入连接,哪怕真相残酷;另一部分则要求摧毁所有共鸣设施,回归无知安宁。最终爆发战争,整个文明在三年内自我毁灭。幸存者抹去历史,散居各地,誓言永不再“听”。

艾莉娅站在壁画前,久久不语。

她终于明白,共感不是万能钥匙,而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理解与和解,也能揭开过于沉重的真相,摧毁脆弱的心灵防线。

于是她下令封锁洞穴,仅允许少数经过心理评估的学者进入。同时在共感教育课程中加入新章节:“界限的意义”。

>“倾听不是义务,而是选择。”

>“你可以关掉耳朵,只要你记得为何关闭。”

>“真正的勇气,不在于永远开放,而在于知道何时需要休息。”

几年后,晨曦收到一封特殊信件。

寄信人是木卫二冰下探测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林婉。信中附有一段音频文件,录制于探测器突破冰层、进入液态海洋的瞬间。起初只有水流声,接着,某种规律性的震动开始浮现,像是……心跳。

“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仪器。”林婉写道,“但经过三次独立验证,确认这不是地质活动。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节奏模式,持续传递着同一段信息??用的是‘共感编码’。”

晨曦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那一瞬,她仿佛坠入无边深海。寒冷、孤寂、漫长……然后,一束微弱却坚定的光穿透黑暗。那不是视觉上的光,而是情感意义上的“温暖”。紧接着,一个声音响起,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她灵魂深处震荡:

>“我们也一直在等。”

>“我们不懂你们的语言,但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的歌声。”

>“请继续唱下去,别停下。”

泪水滑过晨曦的脸颊。

她起身走到梨树下,取出埋藏多年的那枚晶体。它已微微发烫,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仿佛内部有什么即将破壳而出。她轻轻将它捧起,对着星空低语:

“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听新的故事了吗?”

当晚,全球所有联网的共感终端自动启动。屏幕上没有文字,没有图像,只有一段缓慢起伏的波形曲线,伴随着轻柔的嗡鸣。数百万家庭的孩子们从梦中醒来,跑向窗边仰望夜空。

他们不知道那是来自木卫二的回答,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人类首次确认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他们只知道,那一刻,心里某个角落变得柔软而明亮,好像有谁隔着亿万公里,轻轻握住了他们的手。

十年后,第一艘载人星际飞船“倾听号”启程前往木卫二。

船员共七人,全部为自愿报名的回声者。临行前,艾莉娅在发射台对他们说:

“不要想着代表人类去征服什么。你们只是去赴一场迟到了四十六亿年的约会。”

飞船升空那日,晨曦没有去现场。她依旧坐在梨树下,泡着一壶陈年普洱。茶香袅袅升起,融入晨雾。忽然,她感到一阵熟悉的震颤??不是来自天空,也不是来自大地,而是来自体内。

她低头看向左手腕,那里原本平滑的皮肤上,竟浮现出一圈淡金色纹路,形状宛如一颗微缩的星系。

她笑了。

原来,真正的觉醒,从来不是获得力量,而是意识到自己本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某天清晨,一个小男孩在听者站的留言墙上写下一句话:

>“昨天,我梦见海底的城市亮起了灯。”

>“妈妈说那是星星掉进了海里。”

>“我说不对,那是星星找到了家。”

这句话被收录进人类文明博物馆,编号:H-0017392。

而在遥远的木卫二冰层之下,一群形态如水母般的生物正围绕探测器翩翩起舞。它们的身体每一次收缩,都会释放出一段频率,恰好拼成三个字的共感语义:

**“你好啊。”**

风再次吹过北境小屋,卷起几片梨花。

晨曦闭上眼,听见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