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世纪西方哲学的危机及其必然结局(第2页)
西方近代哲学之陷入困境和危机,它们之必然走向终结,被现代哲学所超越,其直接原因是西方近代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片面性和内在矛盾,这是本节所谈到的。而这些直接原因又受制于上两节谈到的19世纪西方各国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发展中所出现的重大变更。只有出现了这样的变更,西方近代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片面性和内在矛盾才越来越明朗化、尖锐化,以致使西方近代哲学不只是在理论上,而且是在现实上都必将走向终结。
西方近代哲学之走向终结意味着超越了(至少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局限性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现代哲学思维方式必将形成和出现。后者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是马克思通过其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唯物辩证法。与此同时,许多西方哲学家也在通过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在进行哲学上的变革。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哲学界不断响起哲学上的转向之声。例如,实证哲学的转向、浪漫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转向、历史的转向、语言的转向、生存论的转向、非实体论和过程的转向,等等。这些“转向”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各有特点,但在不同程度上要求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上则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他们在不同意义上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向的共同趋势。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6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6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同上书,724页。
[7]《列宁全集》第36卷,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57—2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A。H。Whitehead,ModesofThought,Cambridge,1938,p。61。
[10][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9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1][英]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7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7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同上书,734页。
[14]《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22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0]同上书,16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3—1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59—1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