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 蹭热度(第1页)
长达十余小时的飞行,在温语混乱的心绪与手背上那持续不断的、微凉而坚定的触感中,仿佛被无限拉长,又仿佛眨眼即逝。当飞机的起落架重重地撞击在首都机场的跑道上,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时,温语才像是大梦初醒般,猛地抽回了自己的手。
动作快得甚至带着一丝狼狈。
手背上那温暖的包裹感骤然消失,冰冷的空气重新缠绕上皮肤,带来一阵清晰的空虚感。她甚至不敢去看过道那边的沈清弦,只是低着头,假装整理安全带,心脏却在胸腔里失序地狂跳,耳根烫得惊人。
沈清弦似乎对她的反应毫不意外。她从容地摘下了眼罩,整理了一下微乱的发丝,动作优雅,神色如常,仿佛刚才在黑暗中紧紧握住温语手的人不是她。她甚至没有看温语一眼,只是将目光投向舷窗外熟悉的城市景色,侧脸平静无波。
这种极致的冷静,与温语内心的惊涛骇浪形成了荒谬的对比。
飞机缓缓滑向廊桥。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属于北京初冬的干冷空气涌入,混杂着航空燃油和消毒水的气味,将温语从那个被隐秘触碰包裹的混沌世界中,彻底拽回了现实。
现实是,她们回来了。
回到了充斥着镜头、粉丝、狗仔和无数双眼睛的现实。
取行李,过关,一切按部就班。温语刻意混在人群中间,与沈清弦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苏念似乎察觉到了她不同寻常的沉默,挽着她的胳膊,小声说着回家要好好睡一觉之类的闲话,试图缓解她的紧张。
然而,当她们一行人推着行李车,走出国际到达的闸口时,预想中或许会有的零星接机粉丝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几乎要冲破机场安保防线的——人海。
密密麻麻的镜头如同森林,闪烁的闪光灯将大厅映照得如同白昼。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尖叫声、提问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令人头晕目眩的声浪,瞬间将她们吞没。
“沈清弦!看这里!”
“温语!温语!看这边!”
“沈老师请问您和温语真的从小就认识吗?”
“温语你对沈老师发的照片有什么想说的?”
“两位私下关系到底怎么样?”
“节目结束后还有联系吗?”
无数只话筒争先恐后地伸过来,几乎要戳到脸上。安保人员艰难地维持着秩序,大声呼喊着“让一让!请不要拥挤!”,但效果甚微。
温语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住了。她参加过不少活动,也经历过粉丝接机,但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目标如此明确的媒体和人群。那些问题,那些镜头,那些探究的、兴奋的、甚至不怀好意的目光,像无数根细密的针,扎得她无所遁形,下意识地就想往后退缩,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她感觉自己的手臂被苏念紧紧抓住,耳边是她带着哭腔的抱怨:“我的天!怎么这么多人?!”
而处于风暴更中心的沈清弦,却显得异常镇定。她甚至没有戴上墨镜,只是微微蹙着眉,在莉姐和几名高大保镖的护卫下,步伐沉稳地向前走着。对于四面八方涌来的提问,她充耳不闻,目光平静地直视前方,周身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冷冽气场,如同劈开波涛的冰船船首。
然而,就在她们即将突破最拥挤的区域,走向节目组安排的VIP通道时,一个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矮个子记者,猛地突破了安保的缝隙,直接将话筒怼到了温语面前,声音尖利:
“温语!有传言说你在节目中刻意捆绑沈清弦老师炒作,那张童年照片也是你团队策划的,对此你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如同淬毒的匕首,直刺温语最脆弱的地方。她猛地抬起头,看着那张因为激动而扭曲的脸,大脑一片空白,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恐慌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
就在她即将被这巨大的压力和恶意吞噬的瞬间——
一只手臂,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揽住了她的肩膀,将她往后轻轻一带,护在了身后。
是沈清弦。
她不知何时已经转过身,挡在了温语和那个记者之间。她的身形并不算特别高大,但那一刻散发出的保护姿态和冰冷气场,却像一堵无形的墙,将所有的恶意与窥探牢牢隔绝在外。
沈清弦甚至没有看那个记者,她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面前骚动的人群,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喧嚣的、令人心悸的寒意:
“问题,问我。”
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无关的人,不要打扰。”
那一刻,时间仿佛再次凝固。
所有的镜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沈清弦和她被她护在身后的温语身上。
沈清弦……在保护她。
在无数媒体和粉丝面前,用一种近乎宣告主权的方式,将她纳入了自己的保护范围之内。
温语被她揽在身后,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手臂传来的、坚实而温暖的力量,能闻到她身上那缕熟悉的、此刻却带着凛冽气势的冷香。那股一直笼罩着她的、令人窒息的恐慌,奇迹般地被这股力量驱散了些许。她靠在沈清弦的身后,仿佛找到了一座可以抵御一切风浪的、沉默而强大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