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走向各自的轨道(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市场总监的额角渗出了细汗,努力解释着。

纪倾寒坐在主位。

她一直沉默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的边缘轻轻敲击。

她没有看那些质疑的高管,目光落在PPT上某个充满活力的视觉元素上。

那跳跃的色彩,让她莫名想起夏芷曾经买回家的一个彩虹马克杯,但却被她认为太幼稚。

当时夏芷噘着嘴说:“生活已经够沉闷了,需要一点颜色嘛。”

她当时不以为然。

此刻,看着这个试图看起来“不完美”的方案,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的争论瞬间停止。

“可以试试。”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她。

纪倾寒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市场在变,消费者在变,我们的思维不能固化。”

“这个方案或许不完美,但有尝试的价值。”

她看向市场总监,语气没有波澜。

“给你两个月的试运行期,预算按你提报的百分之八十拨付,我要看到具体的数据反馈和用户真实声音,而不是你想当然的推测。”

市场总监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涌上难以置信的惊喜:“是!纪总!我们一定拿出成果!”

几位持反对意见的高管面面相觑,最终没再说什么。

纪总发了话,便是定论。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

纪倾寒独自坐在会议室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她身前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看着窗外,高楼林立,规整划一,如同她过去一直信奉的秩序和规则。

允许不完美,尝试接地气……

这在她以往的决策逻辑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她追求的一向是精准高效,还有可控。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她说不清。

或许,只是商业嗅觉使然罢了。

纪倾寒这样告诉自己。

第二天,夏芷准时出现在了隅间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一个由老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内,红砖外墙,高大的窗户。

内部是开放的loft结构,随处可见绿植和设计模型,氛围轻松而富有创造力。

接待她的是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一位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性,姓秦,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笑容亲切。

面试没有冗长的流程和压力的提问,很轻松,更像是同行之间的一场交流。

秦设计师仔细看了夏芷的作品集,询问了她对一些空间设计理念的理解,也分享了工作室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

“我们做的项目,没有地标性建筑那么宏大,更多的是关注人与空间的情感连接,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温暖和可能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