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状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崇德二年,新皇登基以来第一次科举殿试正式开始。

学子们跟着大监入了宫门,快步穿过空地在巍峨的和政殿外序立等候。

容瓍偷偷抬眼打量着周围的森严,不禁心生崇敬膜拜,宫里的任何一个建筑植被甚至地砖,无不透露着天子之威,让人不敢造次。然而心下莫名一惊,总觉得有人在暗处盯着她们,不知道是不是压力太大出了错觉。

礼乐起,飞鸟藏,编钟之音浩浩荡荡在这空旷的殿外回音层层,更在考生心中蒙上了些敬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皆跪。

待皇上入殿坐定,大监才朗声道:“起!进殿!”

每个人都有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些大胆的会悄悄看那殿上的圣颜,果真有帝王之势。

皇上打量了殿下的所有人后,面无表情地对身边的官员点点头。

官员领意,走到大殿之中念道:“朕承天命,嗣守祖宗鸿业,于兹二载。勤勤恳恳,励精图治,未尝一日敢逸豫。然每览四方奏章,中夜彷徨,常若冰炭在怀。今之世,可言者三。一曰边圉未宁,戎狄窥我虚实,烽燧时惊,何以固吾圉?二曰仓廪未实,民力已疲,转输日艰,何以阜吾财?三曰贤良未显,抱才者或沉沦下僚,或阿附权贵,何以清吾途?

然此三者,其形也。朕尝欲振纲纪,而憾乎未有力也;欲锄奸恶,而忧乎势有未便。此诚《易》之所云‘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之时也。夫《春秋》之大义,在尊王攘夷;《周礼》之精微,在设官分职。今王纲若何而可尊?官邪若何而可黜?尔多士学贯经史,怀瑾握瑜,必有奇策良谋,能助朕解此困局,光复祖宗之烈。其直言无隐,悉心以对,朕必亲览而择焉。”

宣读完策论题目后,老官员笑眯眯地捋着胡子:“诸位,请入座吧。”

考生的桌子上早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一坐下,便纷纷抓耳挠腮奋笔疾书。

容瓍却是不急,气定闲云地坐了快一个时辰,巡视的官员都以为她睡着了,结果容瓍拿起毛笔,行云流水,中途未见她停笔思索,整个策论似乎一气呵成。

殿试时限已到,众人试卷上交,在殿的评官们开始忙碌。殿试之策论太多,需得官员们层层筛选,递到皇上面前交由皇上定夺名次。

然而有一论,却是让考官们面露难色,交头接耳,迟迟下不定结论。

高昶自然是有所察觉:“何事让众爱卿们如此为难啊?呈上来。”

这次殿试,他特意选了与丞相和太后没多少瓜葛的臣子,他要趁着科举培养自己的新势力。

下臣们不敢抗命,将策论递到高昶眼前。

高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篇策论不仅精确分析了天下形势,更重要的是提到了外戚权臣一党要根除。怪不得这些人这么为难呢。

随后高昶又看了几篇,但都不如这篇敢于直言,刚正不阿,才华斐然。

他们皆畏于丞相太后的权威不敢言,殊不知高昶要的就是敢与之作对的。

高昶揭了策论名,容瓍。

不错不错,不管她能力如何,但是态度上是绝对能忠心于朕的。高昶现在急需一把刀,就算这刀不好,但能膈应一下对方也是极好的。

“陛下,臣以为张栖迟可得状元,陈昂榜眼,易联探花。”一老臣上奏禀告。

高昶挑眉:“怎么?朕连钦定科举的权力都没有了?”

老臣颤颤巍巍伏地:“臣,不敢。只是臣以为此三人的策论极好,对社稷大有益处,未来必为重臣。”

“那容瓍如何?”

“这……臣以为不可。”

“为何?”高昶冷眼看他。

“此人虽然才华卓越,但句句空泛字字挑拨,若她为状元,朝廷必乱。”

高昶缓缓走下楼梯,按上老臣的肩膀:“滕翰林,实话和你说吧,朕就是要乱,越乱越好!不破不立!”

“皇上,不可意气用事啊,老臣知道皇上年轻气盛,但收权这事急不得,得循序渐进,如温水煮蛙。”

“滕翰林,朕等不及,你若再劝,就离了这大殿吧。”高昶甩了袖子,显然有些动怒。

滕翰林自知皇上不会再听,只能退下。

高昶满面春风地走到殿前,命宣读名次。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崇德二年三月,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