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45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傍晚的乌云压得很低,温叙言刚锁好花店的门,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她抱着刚买的姜块往家跑,裤脚很快溅上了泥点,好在离家不远,冲进楼道时,头发已经湿了大半。

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门“咔嗒”一声开了。客厅的暖光灯亮着,苏清辞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抽油烟机嗡嗡作响,锅里飘出红烧鱼的香气。“回来啦?”她探出头,看见温叙言滴水的发梢,皱了皱眉,“怎么不等雨小点儿再回?”

“怕鱼不新鲜。”温叙言把姜递过去,被苏清辞拉到沙发上,毛巾裹头一顿揉,“别动,小心着凉。”吹风机呜呜地响着,热风拂过头皮,带着苏清辞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温叙言往她怀里缩了缩,听着厨房的滋啦声,忽然觉得雨天也没那么讨厌。

dinner准备得很快,红烧鱼卧在青花瓷盘里,鱼肚子鼓着,显然是特意留的;清炒时蔬绿油油的,旁边摆着两碗小米粥,冒着热气。苏清辞解下围裙,刚坐下就打了个喷嚏,温叙言伸手摸她的额头:“没发烧吧?”

“可能刚才开窗户透风冻着了。”苏清辞夹了块鱼腹肉,刺都挑干净了,“今天开会时,甲方突然改了需求,折腾到五点才定稿,差点以为赶不上回家做饭。”

温叙言舀了勺粥,米香混着淡淡的姜味:“明天别去了,请天假吧。”

“不行啊,”苏清辞笑了笑,“项目到了关键期,再说……”她凑近咬了口温叙言手里的馒头,“想早点忙完,带你去山里泡温泉。”

雨声渐大,敲得窗户噼啪响。温叙言看着苏清辞眼角的红血丝,忽然想起早上花店来的老太太——老人家拄着拐杖买了束康乃馨,说是给住院的老伴儿,念叨着“他就喜欢闻这花香,年轻时总说我比花好看”。那时温叙言还觉得暖心,此刻看着眼前人,忽然懂了:所谓牵挂,不过是风雨里想为对方撑把伞,餐桌旁想多夹块肉,睡前想确认对方的呼吸是否平稳。

饭后,苏清辞果然开始鼻塞,裹着毯子窝在沙发上看文件,温叙言端来姜茶,被她顺势拉进怀里。“今天在会上看到个案例,”苏清辞的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闷闷的,“有对夫妻开了家小面馆,三十年没涨价,每天收摊后一起数硬币,攒够钱就去旅游。”

“我们老了也这样好不好?”温叙言仰头看她,“开家小花店,卖卖花,煮煮面,下雨就在店里支张桌子,听客人讲故事。”

苏清辞低头吻了吻她的鼻尖,姜茶的辛辣混着温柔的气息:“好啊,我煮面,你插花,晚上关店后,就着路灯数当天的收入,硬币叮当作响的,肯定好听。”

雨还在下,客厅的暖灯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晕开的水墨画。苏清辞的文件摊在膝头,却没再看,只是抱着温叙言听雨声,偶尔有晚归的汽车驶过,车灯透过雨帘在天花板上划亮一道光,又很快暗下去。

温叙言忽然想起下午在花店整理的向日葵,明天该换营养液了;又想起苏清辞明天要带的会议资料,得记得提醒她装进包里。这些细碎的念头像温水里的糖,慢慢化在心里,甜得很实在。

“对了,”她戳了戳苏清辞的腰,“明天别忘了带伞。”

“你也是,”苏清辞收紧手臂,“花店的窗户关紧点,别让雨水飘进去打湿花材。”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些,变成淅淅沥沥的毛毛雨。苏清辞拿起文件,却被温叙言抽走:“明天再看,先喝药睡觉。”她起身去翻药箱,暖光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清辞看着那道影子,忽然觉得,所谓的安稳,就是有个人在雨夜里为你留灯,在你咳嗽时递上水,在平凡的日子里,把“我”活成了“我们”。

温叙言端来感冒药时,发现苏清辞正对着手机傻笑,屏幕上是张照片——去年在温泉山庄拍的,两人穿着浴袍靠在樱花树下,花瓣落在苏清辞的肩头,温叙言正伸手去拂。“想什么呢?”她把水杯递过去。

“想温泉。”苏清辞吞下药片,握住她的手,“等忙完这阵,就去。”

雨声里,暖灯静静亮着,照亮了茶几上没喝完的姜茶,也照亮了两人交握的手。有些日子,不需要轰轰烈烈,就像这样,雨在下,灯在亮,你在身边,就很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