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第2页)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帮忘记带书的同学跑腿去校外买急需的文具(他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主动替因病请假的同学做值日,并且做得一丝不苟;
小组合作完成课题时,他常常默默承担最繁琐、最耗时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却从不居功。陆青正用这些一点一滴的行动,无声地表达着对周围善意的感谢,也践行着他内心深处“不给人添麻烦”、“尽力回报每一分好意”的人生信条。
他像一株安静生长在角落的翠竹,不争不抢,不喧不哗,却自有其坚韧挺拔的风骨与内在的温润。在广深一中这个繁华喧嚣、精英荟萃的新世界里,他正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向下深深扎根,向上默默生长。
。。。。。。。。。。。。
天色擦着灰蓝的边,沉甸甸地压下来,远处的云朵被落日染上一抹残红。陆青抬起袖子,蹭掉额角渗出的汗珠,单薄的肩膀被沉重的书包带勒得微微发疼。
书包里除了塞得满满当当的课本和习题集,还有几份他刚从校外公告栏悄悄撕下的、沉甸甸的招工广告——食堂帮忙、文具店理货,时薪都低得可怜,但对他来说,都是机会。
初秋的风已经带着凉意,贴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裤腿灌进去,却吹不散身体里因奔波和疲惫而堆积的燥热。
他低着头,脚步匆匆,几乎踩着宿舍楼熄灯前最后一遍催促的铃声,冲进那栋熟悉而略显逼仄的门洞。
同寝室的周启航、李想和另一个男生王哲,正围在李想那张靠门的下铺上,摆弄着一台小小的、偶尔夹杂着电流杂音的二手收音机。
里面正播放着当红组合F4的《流星雨》,嘈杂的乐声混着少年们漫无目的的笑闹声,撞在四壁白墙上,给清冷的宿舍增添了几分鲜活的烟火气。
陆青没出声打扰,径直走到自己靠窗那张窄窄的铁架床边。他放下书包,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了这份与他无关的热闹,然后弯腰从床底最里侧,拖出一个印着“嘉顿利是糖”字样的旧饼干铁盒。
铁盒边缘有些锈迹,但表面擦得很干净。他打开盖子,里面是薄薄一叠叠得整整齐齐的零钱,毛票居多,最大面额也不过是几张卷边的十元纸币。
他小心翼翼地把今天放学后去食堂帮忙收拾餐盘结算的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抚平,按照面额大小,仔细地放进那一叠钱里。
他的指尖捻过那些同样单薄的纸片,默默数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面是他近两个月来,从各种渠道挣来的所有钱。
小到帮同学跑腿买零食,找回的几毛钱“辛苦费”(同学硬塞的),大到帮老师搬运实验器材、或是像今天这样在食堂做临时杂工得到的一二十块报酬。每一分,都凝结着他的汗水和时间。
铁盒盖上,发出轻微却清晰的“咔哒”声。那点微不足道的声响,在这喧嚣的背景下几乎被淹没,却像一块小小的石头,在他沉寂的心湖里激起一圈细微的涟漪,短暂地托住了那份始终萦绕在心头、关于生计与未来的、不断下坠的沉重。
“学费”、“生活费”、“资料费”……这些字眼像冰凉的秤砣,沉甸甸坠在胃里。
陆青甩甩头,像要甩掉这无形的重压,从枕边抽出那本边角已经磨损的英语单词本,就着楼道里透过门缝射进来的昏黄光线,嘴唇无声地翕动起来。
字母在模糊的光线下晃动、排列、组合,又被他顽强地、一遍遍钉入脑海。知识,成绩,这是他唯一能牢牢握住、用以劈波斩浪的船桨,通往未来唯一的路径。
时间在笔尖和纸页的沙沙摩擦声中、在室友熄灯后渐起的鼾声里,无声而固执地滑过。
转眼,高一下学期开学,因为文理分科,班级重新调整,陆青选择了理科,也被分到了新的班级,迎来了新的班主任——一位教学严谨、不苟言笑,被学生在背后称为“老周”的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