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综合区划(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综合区划

一、综合自然区划

辽宁省各地自然条件变化很大,气候类型、地貌类型、生物资源、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根据综合自然区划的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原则、发生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将辽宁省分成5个区,13个亚区(表4。2、图4-4)。

表4。2辽宁省综合自然区划简表

续表

资料来源:尹德涛。辽宁省志·地理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图4-4辽宁省综合自然区划图

资料来源:尹德涛。辽宁省志·地理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一)辽东中低山地区

辽东中低山地区位于辽宁省东部,昌图、铁岭、抚顺、鞍山一线以东,盖州、三架山、黑沟、五龙背一线以北,包括抚顺、本溪二市全部,铁岭市东部,丹东市大部,总面积4。88×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3。44%。本区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其自然资源特点是:第一,土地资源广阔,地貌类型多样。人均占有土地11亩,每个农业人口占有20亩,比全省平均数高出1倍。土壤类型以棕壤、草甸土为主,表层养分含量比较高,但坡耕地较多。第二,气候条件较好,生产力高。属于温带湿润气候,降雨充足,光热水配合较好。第三,淡水资源充足。地表径流量高,农村人均可利用地表水达2114m3,为全省最高区。地表水资源占全省的61%,水能资源占全省的85%。第四,植被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1。5%,为全省最高。草地资源覆盖度好,质量高。本区有多种珍贵野生植物资源。本区适宜发展林业,利用广阔草场发展草食畜牧业,发展柞蚕、人参等土特产生产。

本区分为3个亚区。

1。开原—铁岭亚区

开原—铁岭亚区位于Ⅰ区西北部,东起西丰县郜家店、开原八棵树至抚顺章党一线,南到抚顺市北部,包括开原中西部,铁岭县东部及西丰、抚顺小部地区。总面积4591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15%,本区面积的9。41%。

地貌以圆顶状的侵蚀隆起低山及树枝状山间洪积冲积窄谷为主。海拔高度300~500m,地面坡度20°左右,谷地坡度3°~5°。地面物质多由变粒岩、片麻岩和混合岩组成。本区属温带亚湿润气候,年总辐射量128~140kcalcm2,年日照时数2500~2800h,年日照百分率55%~62%;年平均气温6~7。2℃,东低西高;平均降水量650~800mm,年均降雨日数95~110d;≥10℃积温3050~3350℃,年均无霜期133~151d。区内土壤以棕壤、草甸土、水稻土为主。棕壤分布于低山、丘陵,一般土层薄;草甸土和水稻土分布在谷底,土质肥沃,水分条件好。同Ⅰ区其他2个亚区比较,本亚区是自然植被保存较少的地区,灌木林和疏林草地分布面积较大,森林以柞树林为主,尚有少量落叶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

在Ⅰ区中,本亚区耕地面积比例最大,农业生产结构是过渡型,东部以林为主,西部以农为主。耕地为坡地,沟谷中则是水田较多。较适宜以农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

2。清原—本溪亚区

清原—本溪亚区西起郜家店、八棵树、章党至本溪市一线,南至南芬、宽甸双山子、下露河一线,包括清原、新宾、桓仁三县全部及西丰、本溪县大部,抚顺县东部及开原、宽甸少部分地区,面积21463km2,占全省的14。71%,占Ⅰ区的43。99%。

地貌以锯齿状或尖顶状的中低山为主,海拔为500~1300m,地表坡度较陡,多在30°以上。地面物质以侵入岩、混合岩、安山岩为主,清原东部,有小块玄武岩台地。山间则是树枝状冲积洪积窄谷。属温带湿润气候,年总辐射量120~135kCalcm2,年日照时数2400~2700h,年日照百分率低于60%;年均温为全省最低,东部不到5℃,西部只有7℃;年降水量较高,700~1000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5~125d。总的来说是降水充足,光照不足。日平均气温≥10℃,积温只有2700~3200℃,无霜期短,有125~145d。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暗棕壤和初育土、草甸土,有少量水稻土。本区是辽宁省自然植被保存最好的地区,个别地段仍有红松林存留。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柞树林;其次是人工落叶松林和蚕场,但低丘及人口密集区已多为灌丛和疏林地。

该区是辽宁省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牛、绒山羊产地。本区耕地少,多坡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处中等水平,粮食商品率极低。

3。岫岩—宽甸亚区

岫岩—宽甸亚区位于Ⅰ1、Ⅰ2区南部,包括岫岩、凤城2县市全部,宽甸县大部,辽阳、海城和大石桥市东部,抚顺、沈阳小部分地区,面积2273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5。58%,占本地区46。60%。

本区地貌以圆顶状低山为主,海拔300~500m,地面坡度<30°。总的变化趋势是西部地势较高,地表坡度大;东南部地势较低,地表坡度较缓。地面物质组成以花岗岩、石英岩、大理岩及浅变粒混合岩为主,在宽甸有玄武岩台地。本区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湿润气候,只有西北部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年总辐射量120~135kcalcm2,年日照时数2400~2600h,日照百分率55%~60%。年均温6~8。3℃,年降水量为全省最高,东部在1100mm以上,西北部也在700mm以上,年均降水日数90~110d,≥10℃积温2900~3400℃,无霜期130~175d。土壤以棕壤、初育土、石质土为主,缓坡处有少量潮棕壤,个别海拔较高的山顶,有暗棕壤分布,沟谷多为草甸土。本区植被最大特点是有大面积柞蚕场,较高地段是以柞树为主的杂木林。西部和北部有较多的灌木林和疏林地。

本区是辽宁柞蚕主产区,占全省柞蚕场面积的64%,产量的70%以上。本区又是山楂主要产区之一,牛和绒山羊产量也较高。但在东部山区的3个亚区中,本区粮食单产最低,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

(二)辽中平原区

辽中平原区处于Ⅰ区以西,北镇、凌海一线以东,新民、铁岭一线以南,包括盘锦市全部、沈阳市大部、辽阳市和鞍山市西部、营口市西北部、锦州市东部,总面积2。31×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5。80%。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①土地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主要土壤是草甸土、潮土、水稻土,土层深厚,多为壤质,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②气候适宜,光热水配合较好,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③淡水资源紧张,局部洪涝、盐碱灾害严重。人均可利用地表水仅168m3,只有辽东区的113;人均可利用地下水量较高,但由于大城市多,工业用水量大,影响农业用水。省内低洼地、盐碱地多在本区,虽经治理,但对农业生产仍构成威胁。④农业环境遭到大城市污染。

本区共分2个亚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