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综合区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沈阳—黑山亚区

沈阳—黑山亚区位于Ⅱ区北部,北镇青堆子、柳家至海城市感王镇以北地区,包括辽中、台安县全部,黑山、新民、沈阳、灯塔大部,海城东部,北镇及铁岭小部地区。全区面积16108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占Ⅱ区的69。87%。

本区是辽河冲积平原的主体,中部是洼地,向东西两侧依次为河间平地、微倾斜平原及缓倾斜平原。整个平原北高南低,海拔6~35m,地表物质以亚黏土、亚砂土为主。本区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年均辐射量130~140kcalcm2,日照时数2400~2800h,日照百分率55%~65%,年均气温7~8。5℃,年均降水量550~750mm,年均降水日数75~95d,≥10℃积温3250~3450℃,无霜期150~170d。土壤以草甸土、潮土、水稻土为主。水稻土多在东部地区,潮土多在西部。区内自然植被极少,沿河有以杨树为主的人工林,西部农田有防护林,草地则多在低洼地。

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6%,区内大部分县为辽宁省商品粮基地县,水稻产量仅次于Ⅱ2区。本区东部粮食单产较高,西部中等,中部柳绕地区单产偏低。

2。盘锦—营口亚区

盘锦—营口亚区包括盘锦市及营口市老边区全部,凌海市东部,大石桥市西部及海城、北镇小部地区,面积6945km2,占全省的4。76%,占本区的30。13%。

本区是辽河三角洲平原,海拔仅1。5~4。5m,地表坡度<1°,地表物质以含盐的淤泥质亚黏土、黏土为主。西部为冲积低平原,海拔5~25m,地表坡度2°~3°。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年均总辐射量138~141kcalcm2,年日照时数2700~2800h,日照百分率61%~65%。年均气温8。2~9。2℃,年均降水量580~680mm,无霜期在165~185d。土壤以水稻土、滨海盐土及盐化草甸土为主。东部主要是水稻土,沿海及辽河口为滨海盐土,大凌河下游则以盐化草甸土和潮土居多。区内双台子河口及大辽河口有较大面积的芦苇草甸和盐生草甸植被,大凌河沿岸为人工杨树林。

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44%,本区开发较晚,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又是芦苇主产区。本区是辽宁省土地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大片沿海滩涂刚开始开发。

(三)辽西丘陵山地区

辽西丘陵山地区北部以彰武满堂红、阜新十家子一线与Ⅴ区为界,中部与Ⅱ区相邻,南部在凌海市杏山、南票黄土坎、葫芦岛白马石至绥中葛家一线西北,包括朝阳市大部、锦州市和阜新市西部,总面积3。50×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98%。本区以低山丘陵为主,自然资源特点是:第一,地貌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类型地貌的面积比例为27∶49∶24。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面积的70%。第二,光热条件好,降水量偏少,水资源缺乏。本区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总辐射量高,但降雨偏少,农村人均可利用地表水仅150m3,为全省的13,辽东的114,水是当地限制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第三,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瘠薄,生产力低。人均占有土地9亩,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农村人均耕地3。7亩,人均草地近3亩,是全省最高区。但土壤以褐土和粗骨土为主,自然肥力很低。第四,植被稀疏,旱生名贵植物资源丰富。本区有许多旱生的名贵植物,如山杏、山枣、沙棘、文冠果等。

1。建平—阜新亚区

建平—阜新亚区位于Ⅲ区北部,包括阜新、北票、建平的北部地区及彰武小部地区,面积8199km2,占全省的5。62%,占本区的23。43%。

区内东部由冲沟发育的剥蚀丘陵及山间坡积洪积谷地组成,海拔100~250m,地面坡度10°~25°,地表物质为亚黏土混碎石,局部基岩**;西部由剥蚀的中低山构成,多呈圆顶状或尖顶状,由白云岩、火山碎屑岩及变质岩构成,海拔300~1000m,谷地较宽。地表多覆盖风积黄土、黄土状土和老黄土。本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总辐射量为全省最高,在140kcalcm2以上,年日照时数在2800h以上,日照百分率在65%以上。年均气温5。8~7。3℃,年降水量为全省最低地区,建平北部低于400mm。年降水日数68~75d,≥10℃积温3000~3300℃,无霜期135~145d。主要土壤类型是褐土,还有少量风沙土分布,沟谷中有潮土和草甸土。本区丘陵植被多为灌木林及疏林,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较多。

2。朝阳—北票亚区

朝阳—北票亚区位于Ⅲ区中部,包括朝阳县及喀左县大部地区,面积为13486km2,占全省的9。24%,占本区的38。54%,由中低山地及山间洪积坡积谷地构成,海拔300~800m。属温带,北部为半干旱区,南部为半湿润区。年总辐射量大于140kcalcm2,日照时数大于2800h,日照百分率高于65%。年均温6。0~8。5℃,年降水量450~550mm,年均降水日数65~75d,≥10℃积温3200~3450℃,无霜期145~165d。土壤以褐土为主,沟谷多为潮土。本区东部医巫闾山北段和西部努鲁儿虎山高处植被较好,以混交林和人工油松林为主,大部分低山丘陵植被稀疏,以灌木林、草地为主,并有较多的裸地。

土地利用以林地占比重较大,本区东部是绵羊产区,朝阳、建平有以梨为主的水果产区。本区是全省粮食单产最低区之一。

3。凌源—义县亚区

凌源—义县亚区地处Ⅲ区南部,包括义县、建昌县和凌源市全部,锦州市、凌海市东部,喀左南部及朝阳、北票、北镇小部地区,面积13307km2,占全省的9。12%,Ⅲ区的38。03%。本区地貌与Ⅲ2亚区无显著差异。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总辐射高于140kcalcm2,年日照时数高于2800h,日照百分率63%~65%。年均气温7。6~9。0℃,年降水量480~620mm,降水日数70~75d,≥10℃积温3550~3800℃,无霜期150~172d。主要土壤类型是棕壤及初育土,沟谷是潮土、草甸土。区内大部丘陵植被稀疏,以灌木林和疏林、草地为主。东部医巫闾山植被较好,以柞树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有较多果园。

本区自然条件优于Ⅲ2区,粮食单产水平仍较低。

(四)辽南沿海丘陵平原区

辽南沿海丘陵平原区位于辽宁省南部,包括丹东市、营口市、锦州市的南部,大连市全部,总面积2。5×104km2,占全省的17。16%。本区丘陵面积较大,山地、丘陵和平原三者面积比为21∶49∶30。

本区自然资源特点是:第一,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本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对发展水果生产特别有利。第二,海岸线长,水产资源丰富。本区濒临黄、渤二海,海岸线长达2250km,占全省海岸线长的90%,既有大面积浅海滩涂,又有良好港湾。第三,地貌类型多样,土质偏沙,水土流失较重。本区土壤以棕壤和粗骨土为主,质地偏沙,肥力较低。山区丘陵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8%。第四,淡水资源不足,春旱严重。农村人均占有地表水305m3,为全省平均量的35,辽东山区的17。地下水资源少。

本区又可以分为3个亚区。

1。庄河—东港亚区

庄河—东港亚区位于Ⅳ区东部,包括丹东市、东港市以及庄河市东部。面积3809km2,占全省的2。61%,占Ⅳ区的15。21%。本区南部由海蚀台地及滨海阶地漫滩构成,海拔在20~100m,台地顶部平坦,边缘较陡,地表物质为冲积海积物。北部为圆顶状剥蚀丘陵,海拔100~300m,地表坡度5°~10°,局部10°~20°,由混合岩、碎屑岩构成。本区属温带湿润气候,年总辐射量126~133kcalcm2,日照时数2400~2600h,日照百分率55%~58%。年平均气温8~8。5℃,年均降水780~1050mm,降水日数90~103d,≥10℃积温3250~3400℃,无霜期152~168d。土壤以水稻土、草甸土和棕壤为主。丘陵植被以人工柞林(蚕场)为主,沿海有部分芦苇草甸。本区是辽宁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此外,北部是柞蚕产区,西部是花生产区,鸭绿江口是辽宁省第二大芦苇产地。

2。大连—盖州亚区

大连—盖州亚区地处辽东半岛,包括大连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全部、盖州市大部及庄河市西部,面积14449km2,占全省的9。9%,占Ⅳ区的57。69%。地貌主体由剥蚀丘陵及山间谷地构成,并有部分低山,海拔50~300m,局部达600~800m。山前则是岗坡地和倾斜洼地,沿海有少量海蚀台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总辐射量130~142kcalcm2,日照时数2500~2820h,日照百分率55%~65%,年均气温达8~10。3℃,为全省最高,年均降水量650~850mm,年均降水日数78~95d,≥10℃积温3200~3700℃,亦属全省最高。无霜期长达155~195d。土壤以棕壤、初育土为主,并有少量草甸土、水稻土。丘陵、山地植被以柞林为主,半岛南端有针阔混交林。

本区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2%(水田占2%),果园地占9%,林地占24%,草地占11%。本区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发达,是辽宁省亦是全国苹果重要产区,苹果产量占全省的80%;柞蚕产量占全省的18%,又是花生产地。沿海水产业发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