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资源特征(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该区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建设升位为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加快隙地造林、城市绿化和村屯绿化,提高绿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建立起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综合防护网络;形成以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森林建设体系,提高城市绿化档次,提升城市生态品位,为城市建设提供绿色保障;同时充分利用辽河平原及中部城市群的优势,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名特优经济林种苗、花卉基地;重点发展木质品加工业,建设全省最大的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加快生态旅游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提升全省森林旅游业发展水平。

(3)辽西北地区

①林业用地面积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为249。98×104hm2,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35。97%。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31。63×104hm2(其中林分116。36×104hm2、乔木经济林15。27×104hm2),占该区域林业用地面积52。66%;疏林地面积3。19×104hm2,占1。28%;灌木林地面积53。70×104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0。38×104hm2,其他灌木林0。50×104hm2),占21。48%;未成林地面积17。20×104hm2,占6。88%;苗圃地面积0。28×104hm2,占0。11%;无林地面积43。60×104hm2,占17。44%;林业辅助用地0。38×104hm2,占0。15%(表2。27)。

表2。27辽西北地区林业用地各类土地面积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②活立木蓄积

区域内活立木蓄积4659。17×104m3,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19。08%,其中林分蓄积4116。94×104m3,占区域内活立木蓄积88。36%;疏林蓄积45。84×104m3,占0。98%;散生木蓄积9。59×104m3,占0。21%;四旁树蓄积486。80×104m3,占10。45%(表2。28)。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③自然状况

辽西北地区是全省治理沙化、荒漠化,增加森林植被和加快生态建设的重点区。行政区范围为6个市36个县(市、区),地域范围主要是辽河以西开阔的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在50~600m。总土地面积627。80×104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40%。区域内多低山丘陵,河流纵横,滩地开阔,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区,亚湿润干旱区,本区受亚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热量条件较好,但水分条件极差,光照条件充足,年平均气温为6~8℃,年降水量500mm以下,无霜期140~160d,主要土壤为褐土、风沙土、盐碱土、草甸土等。该区域植被类型部分地区属温带森林草原地带,蒙古植物区系以外,绝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为华北植物区系。地带性森林植被群落是油松、栎林,代表树种有油松、辽东栎、槲栎、槲树、麻栎、臭椿、小叶朴、山杏、酸枣、荆条等。

④建设重点

该区建设重点是以保护和加快增加森林植被为重点,实行封、飞、造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大力实行退耕还林(草)和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工程,增加植被,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要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种草与沙区开发相结合,在垦殖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同时,积极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加快林纸一体化建设,重点发展核桃、山杏、大扁杏、沙棘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和名优特新种苗花卉基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鼓励发展林草结合产业。

2。森林资源按行政区分布

(1)林业用地面积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695。03×104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在100×104hm2以上的市有丹东市、朝阳市;林分面积在50×104hm2以上的市有抚顺市和本溪市(表2。29)。

表2。29辽宁省各行政区林业用地面积结构表

续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活立木蓄积量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2798。19×104m3,其中活立木蓄积、林分蓄积在4000×104m3以上的市有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表2。30)。

表2。30辽宁省各行政区活立木蓄积统计表(单位:104m3)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六、矿产资源

辽宁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北缘,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配套齐全,区位条件好。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0种,其中已获得探明储量的有116种。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省有36种,620处矿产地(表2。31)。

续表

续表

注:锆矿:折合为氧化锆(铪)总量为6663。14×104t(铪锆石按63%折算,锆英石按62%折算);稀土矿:折合为稀土氧化物总量为907。2t(独居石按63%折算,磷钇按62%折算);普通萤石:折合为氟化钙总量为962。2948×103t(矿石量按64%折算),比上年936。6780×103t增加25。6168×103t,增长率为2。7349%;铌钽铁矿:折合为铌钽氧化物总量为0。3500×104t(铌钽铁矿、铌铁矿、钽铁矿之矿物按80%,褐钇铌矿按45%、细晶石按70%折算);砷:折合为砷总量为2。0837×104t(雄雌黄矿物按65%折算)。

辽宁省矿产资源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性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大中型矿产地36处,是全国平均密度的两倍多。钢铁工业中所需的主元素矿产和辅助原料矿产、能源矿产基本配套齐全。二是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石油、天然气集中在盘锦、沈阳;铁矿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辽阳;菱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和营口;滑石80%在鞍山;硼矿的98%在丹东;金刚石在大连。三是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有色金属矿产,硼镁铁矿和磷铁矿等多为共、伴生矿产,伴有多种有益元素,尤其是伴有稀散元素矿产。四是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煤、铁矿产中有全国著名的抚顺、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矿山。

辽宁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是菱镁矿。菱镁矿质地优良,埋藏浅,规划基期保有储量矿石量25。6×108t,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

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6种。硼矿共、伴生矿物多,品位较低,保有资源储量(B2O3)2630。0×104t,占全国的56。4%。铁矿以贫矿为主,多可露天开采,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110×108t,占全国的24。0%,居全国首位。金刚石质量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资源储量2029kg,占全国的51。4%。滑石质量上乘,驰名中外,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4791。2×104t,占全国的20。1%,居全国第二位。玉石以质地细腻,色泽艳丽,晶莹剔透而闻名遐迩,被确定为主要候选“国石”,保有资源储量9。4×104t,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9558。0×104t,占全国的7。9%,居全国第四位。

具有比较(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钼、金、银、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岩、珍珠岩、耐火黏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辽宁省本溪市桥头镇大台沟发现的亚洲最大铁矿,探明储量超过了30×108t,相当于鞍山和本溪地区所有铁矿矿区储量的总和,同时该矿具有埋藏深、矿体延深大、倾角陡、矿体规模大等特点,矿床工业类型属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型,为特大型铁矿床,铁矿石品位为25%~62%,平均品位估计在30%。但是本溪铁矿埋藏深度超过1000m,开采成本很大,这将是辽宁大铁矿的瓶颈。[2]

[1]1亩≈666。7m2。

[2]《辽宁发现亚洲最大铁矿对铁矿石谈判“雪中送炭”》载中国广播网,2009-06-24;《辽宁大铁矿开采成本大对铁矿石谈判影响甚微》载新华网,2009-06-28。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