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与战略(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与战略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提出以后,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抓好城镇体系、港口集群、产业园区等区域重点,以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突破,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发展现状

自从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以来,沿海经济带正成为全国新的产业集聚带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尤其是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辽宁省紧紧抓住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速大连沿海核心城市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沿海六市开发开放,29个重点区域竞相发展。全长1443km的滨海大道建成通车。沿着海岸线,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带、经济带、旅游带开始形成。

一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速度快。截至2007年年底,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已开发土地面积121。2km2,这一开发进程已经完全超过了2006年3号文件起步区(120。47km2)的开发面积。“五点”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固定资产累计投入资金343。35×108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48。89×108元,累计使用开行贷款84。21×108元,累计签约项目546个,投资总额2248。1×108元。

二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对地方经济贡献巨大。“五点”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108元,工业生产总值271。5×108元,税收总额18。5×108元,财政收入25。6×108元,出口4。32×108美元,特别是拉动了34567人就业。

三是超亿元大项目集聚重点发展区域。截至2007年年底,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累计批准入区注册的437个项目,平均单项投资额达2。9×108元;签约的546个项目,平均单项投资额达4。12×108元;在谈的220个项目,平均单项投资额达到7。95×108元。

四是装备制造业项目引领重点区域快速发展。以机械制造、船舶配套、石化、电子信息、轻工食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占园区项目的主导地位。

二、总体布局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模式要以“点轴”理论为指导,合理布局产业,应将工业园区作为点,以宜港岸线和滨海公路作轴,以腹地经济作为此轴不同紧密程度的互动区域,在总体上形成节点分布合理,轴线辐射适宜,网络功能强大的产业布局框架。

沿海经济带的五个主要产业园区地处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依城傍港,靠近公路、铁路干线,土地资源丰富,依托基础雄厚,是全省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切入点。按照“点轴”开发模式,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产业园区上。总体设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特色突出、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打造以造船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精密仪器仪表、重工起重、机床等装备制造业,能源及精细化工原材料产业。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发深水岸线,发展大型专业化深水港口,完善港口功能,逐步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区和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包括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盘锦船舶工业区)打造以冶金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冶金重装备基地、高技术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逐步建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盘锦船舶工业区,发展5×104t级以下中小型船舶和游艇、快艇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集群。依托辽河油田,发展新型钻井机械等石油钻采设备和油田环保设备,逐步形成中小型船舶和配件特色产业基地。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打造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石油化工、制造业、能源等临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打造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物流园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打造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逐步建成综合工业园区、船舶制造园区、物流园区。

丹东产业园区打造以造纸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仪器仪表、物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等临港产业,建设具有特色发展优势的综合工业园区。

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打造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电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加快轮胎、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产业加工园区。

沿线产业开发布局是以开发建设全长1443km的滨海公路和宜港岸线为纽带,连接沿海城市和各类开发区,构成的“线”是实现沿海经济带全面发展的主轴线。以沿海城镇为重要依托,以各类开发区为重要载体,以“点”开发建设为重要推动力,加快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沿海经济带的全面发展。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行产业园区、商贸区、生活区、文化区统一规划、功能配套、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加强产业规划引导,鼓励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向园区聚集。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发展同步推进,科学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切实保护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海洋环境和具有特色地质地貌的海洋岸线岸段,避免结构性污染和污染转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环境宜人的宜居地区(表11。4)。

表11。4产业园区的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

续表

三、区域重点

(一)城镇体系生态化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要以绿色生态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家园,投资兴业福地,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布局。打造大连、锦葫兴凌(锦州、葫芦岛、兴城、凌海)、营盘鲅(营口、盘锦、鲅鱼圈)3个都市区(图11-4)。把大连建成国际化城市,逐步把丹东、锦州发展为特大城市,把盘锦、葫芦岛发展为大城市。科学统筹制定县城、小城镇和村屯建设规划,注意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示范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