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背景与条件(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东北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广阔腹地,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带来双重机遇。沿海地区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图11-2)。

图11-2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关系示意图

从省内看,经过多年调整,辽宁省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十分宽松。近年来,在全力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全省经济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后劲和稳定性明显增强,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东北腹地的雄厚基础和快速发展,可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构筑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自然条件

辽宁沿海经济带濒临黄、渤海,海岸线长度占全国18以上,居全国第四位。海域面积广,土地类型多。气候条件良好,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较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农林牧渔综合发展。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自然基础主要体现在海上资源、沿海资源和东北腹地资源三个方面。

1。海上资源丰富

辽宁省1986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海上辽宁”口号,辽宁丰富的海洋资源为辽宁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前奏。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海岸线较长。另有海岛506个,总面积191。5km2。其中500m2以上的岛屿266个,有人居住的海岛30个。海洋、海滨、海岛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潜力巨大。

辽宁沿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渤海辽东湾和北黄海海洋岛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200多种,虾、蟹、贝类30多种,藻类100多种。毛虾、对虾和海蜇是全国的三大地方捕捞品种,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鱼、虾等资源量约100×104t,其中鱼类资源量50×104t,海珍品(海参、鲍鱼、扇贝)资源总量近万吨。辽河口和鸭绿江口是贝类资源集中分布区,辽东半岛南部和辽西的兴城、绥中一带海域,为海珍品分布区。

辽宁海洋矿产资源前景喜人。辽东湾是海洋油气资源蕴藏区,2~5m的浅海海域石油蕴藏量7。5×108t,天然气储量约1000×108m3。水深5m以外海域石油地质储量3×108t,天然气200×108m3。此外,还有海盐、滨海砂矿、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资源,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2。沿岸条件良好

首先,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整体开发的地域,拥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部分尚未开发且不涉及农用地和搬迁,投资开发成本较低,土地综合利用增值潜力较大,为临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同时使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符合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要求。

其次,港址岸线资源宝贵。鸭绿江口到绥中老龙头,宜港海岸线1000km,其中深水岸线400km,中水岸线300km,浅水岸线300km。优良商港港址38处。其中可建设10×104~30×104t级深水泊位的港址11处,1×104~5×104t级泊位的港址14处,万吨级以下泊位的港址13处。渔港港址77处,可建二级渔港的港址37处。

最后,沿岸浅海滩涂资源潜力较大。现有滩涂16。96×104hm2,面积占全国的9。5%。可供海洋渔业利用的浅海水域面积10。87×104hm2,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16。2×104hm2,适宜对虾养殖的沿海港湾面积6×104hm2,浅海增殖保护面积26。67×104hm2。

3。腹地实力雄厚

沿海的发展离不开腹地条件支撑,沿海最终发展目的也是为了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东北地区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广阔腹地。东北腹地自然资源丰厚,产业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全国8%左右的人口和1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4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铁矿石储量占全国的17。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煤炭和黑龙江、辽宁等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铁、菱镁、金刚石、玉石等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居全国前列。拥有众多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造船等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原油、木材、商品粮、电站成套设备、汽车、造船、钢等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12、13、13、14、14和18,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商品粮和能源基地。

(三)经济技术条件

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自然资源禀赋良好,而且由于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条件,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一,交通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建成为东北地区最发达、最密集的综合运输网络。拥有5个主要港口,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已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有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路,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52条国内航线和20多条国际航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第二,产业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竞争实力较强的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集聚区,机床、造船、内燃机车、炼油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23%、23%、13%。依托辽宁重化工业基地,已形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冶金、造船等门类齐全、配套性较强的工业体系,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优势突出,拥有众多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造船等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为承接国际制造业务提供基础。

第三,科技资源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较强的科技力量,拥有水平较高的大量产业工人、技术人才,且劳动成本低。拥有较强的科技力量,普通高等院校33所,占全省44%。两院院士22人,占全省42%。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独立科研机构87所,占全省36%,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实力较强的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学院。拥有大量水平较高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

第四,城市功能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密集、功能齐备,是发展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依托。拥有6个省辖市和8个县级市,城镇化率高达58%,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为支撑,辐射和带动力较强。大连市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中心城市功能较强。

第五,对外开放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外贸出口总额占东北地区的一半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东北地区的15。现已建成2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拥有目前东北唯一的、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