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单一要素区划(第3页)
根据地势、植被和开发程度等因素,资源动物的分布可分为以下3个生境区。
1。辽东山地丘陵区
辽东山地丘陵区包括东部山地和辽东半岛丘陵。东部山区为天然次生林区,森林茂密,是毛皮兽类主要产区,如黄鼬、貉、獾、松鼠、豹猫、狐等,还有较少的狍麝、水獭、密狗等。豹和黑熊也有分布,但数量寥寥无几。在鸟类方面,以花尾榛鸡和山斑鸠为当地常见的野禽。区内珍稀鸟类,黑鹳见于千山,营巢繁殖。大白鹭、中白露等观赏鸟类,在宽甸县红桐沟乡柞林内有400余只集群生活。
2。辽河平原区
辽河平原区因开垦已久,成为农业耕作区。经济兽类除黄鼬和少数狐、貉外,以农田鼠类分布最广泛。辽河下游盘锦、营口的芦苇沼泽地区,是麝鼠的集中分布区。经济鸟类当推雁鸭类,中国雁鸭类有46种,辽宁就有35种,营口到锦州达10×104hm2的广阔芦苇沼泽地区给雁鸭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迁徙季节成百上千只集群在这里停留。稀世珍禽丹顶鹤,目前已知在大凌河口至双台子河口附近的滨海芦苇沼泽地繁殖,居留期在250d以上。此外,最著名的珍禽白鹳也栖于此地。
3。辽西山地丘陵区
努鲁儿虎山、松岭、医巫闾山纵贯全区,渤海沿岸形成狭长的滨海平原,西北部与蒙新区接壤,西南与华北区毗连,天然植被很少,除部分人工林外,以荆条灌丛为主。毛皮兽类除黄鼬、狐、狗獾等广栖性种类外,西北部草原边缘地带有小群黄羊,西部低山丘陵地带有猪獾分布,荒漠、半荒漠鼠种较多,如黄鼠、草原鼢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等。本区肉用野禽资源较为丰富,环颈雉、班翅山鹑、石鸡比较常见。大鸨、毛腿沙鸡是典型荒漠禽类。
四、土壤区划
辽宁省土壤区划分土区和亚区两级。土区是根据大的地貌类型及其相应的土壤组合,同时考虑到气候条件及利用方向划分的;亚区是根据中等地貌类型及相应土壤组合,水热条件及对农林牧适宜性划分,是对土区的续分。全省共有4个土区、9个亚区(表4。1、图4-3)。
1。辽东山地丘陵棕壤、暗棕壤区
位于昌图、铁岭、灯塔、大石桥至盖州一线以东的地区,面积689。5×104hm2,占全省总面积的47。2%。本区分以下3个亚区。
Ⅰ1北部丘陵棕壤亚区包括昌图、开原、铁岭等县东部的低山丘陵区,面积为73。7×104hm2,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5%。本区西北部为海拔200m左右的黄土丘陵,东部多为海拔500m以下的石质丘陵。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河谷两岸有部分草甸土。棕壤面积占亚区面积90。6%,其中棕壤性土占棕壤面积的40。1%,棕壤占30。7%,潮棕壤占19。8%。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1%~2%,总的土壤肥力状况是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不高。本亚区基本上是以农为主的地区,主产玉米、高粱、大豆,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但耕地多中低产田。
Ⅰ2东部山地棕壤、暗棕壤亚区包括抚顺市、本溪市的全部县区和西丰县、宽甸县等,总面积285。7×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9。6%。区内多山地,海拔在500~800m。主要土壤类型是棕壤、暗棕壤,河谷有草甸土。棕壤面积有235。5×104hm2,占亚区总面积的82。5%,其中棕壤性土占土类面积的83。3%,棕壤亚类占9。5%,潮棕壤占7。1%;暗棕壤16。9×104hm2,占亚区面积的6。0%。其余为草甸土、水稻土等。本亚区是以林为主,林农结合的地区。
Ⅰ3辽东半岛棕壤亚区包括大连市全部以及营口市、沈阳市、鞍山市、丹东市的部分低山丘陵区,总面积330。1×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22。6%。本亚区大多为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和粗骨土;其次为草甸土、水稻土和滨海盐土。棕壤有147。9×104hm2,占亚区总面积的44。8%,其中以棕壤性土居多;粗骨土占38%,草甸土占8%,水稻土占4%。土壤侵蚀严重,本亚区土壤肥力较低,多数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本亚区气候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是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地区,尤以水果、柞蚕、水产品总产量在全省占重要位置。本区海涂面积较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辽河下游平原草甸土、水稻土、滨海盐土区
本区位于康平、新民、黑山、锦州一线以东,Ⅰ区以西的广大平原地区,总面积267。5×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8。3%,分2个亚区。
Ⅱ1辽河下游中部草甸土、水稻土亚区包括本土区黑山、台安和海城等县市及其以北地区,总面积183。1×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2。5%。本亚区以平原占绝大部分,主要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水稻土,同时有少量棕壤、沼泽土、盐土及碱土。草甸土面积占亚区总面积的55。9%,水稻土占12。5%,棕壤占12。5%。本亚区气候适宜,土质肥沃,垦殖指数高,是辽宁省的粮食主产区。
Ⅱ2辽河三角洲滨海盐土、盐化草甸土亚区包括盘锦市全部,营口市老边区以及大石桥市、盖州市西部,凌海市、北镇市的东南部,面积84。6×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5。8%,这里是海退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主要土壤类型是草甸土(占亚区的37。5%)、滨海盐土(15。9%)、水稻土(15。5%)和沼泽土(4。4%)。本区土壤中盐土和盐化土壤占很大比重,约占总面积的45%。本区气候适宜,土质肥沃,不仅是辽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又是全省芦苇生产基地,并有大面积浅海和滩涂,是辽宁近年重点开发地区。
表4。1辽宁省土壤分区简表
资料来源:尹德涛。辽宁省志·地理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图4-3辽宁省土壤区划图
资料来源:尹德涛。辽宁省志·地理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3。辽西山地丘陵褐土亚区
辽西山地丘陵褐土亚区位于辽宁西部,包括锦州市大部,阜新县大部,朝阳市除建平北部以外的地区,北票市大部,总面积380。5×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26。1%,分2个亚区。
Ⅲ1北部山地丘陵褐土亚区包括朝阳县、喀左县全部,阜新县、北票市、建平县大部,总面积194。1×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3。3%。本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占亚区总面积的34。9%),粗骨土(40。5%),红黏土(4。5%)和潮土、冲积土(9。6%)。本亚区土壤瘠薄、侵蚀严重,是全省粮食单产最低的地区;林地多为幼龄树和中龄树,成熟林很少。
Ⅲ2南部丘陵和沿海平原棕壤、潮土亚区包括绥中、兴城、葫芦岛市区全部,黑山、北镇、凌海市和义县的西北部,建昌、凌源两县市,总面积174。8×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2。8%。本亚区东部为医巫闾山,西部为松岭山脉,南部为沿海平原。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粗骨土和潮土。棕壤面积56。9×104hm2,占本亚区总面积的30。5%(棕壤性土占39。3%,棕壤占31。6%,潮棕壤占27。3%);粗骨土82。8×104hm2,占44。4%;潮土22。1×104hm2,占11。8%;还有少量褐土。本亚区是粮油果多种经营区,粮食、水果、花生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10%、20%、30%。
4。辽北及建平北部风沙土、石灰性褐土区
辽北及建平北部风沙土、石灰性褐土区包括辽宁省北部的121。7×104hm2土地,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8。4%,分2个亚区。
Ⅳ1辽北及柳绕流域风沙土、砂质潮土亚区包括昌图县西部,康平县北部,法库县、彰武县、新民市西部及辽中县、阜新县及北票市的一部分。总面积100。2×104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6。9%。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和砂质潮土,其中风沙土21。7×104hm2,占亚区土壤面积的21。7%;砂质或轻壤质潮土38。7×104hm2,占38。5%;还有褐土和棕壤。本亚区土壤沙性大,养分含量低,土质贫瘠,土壤表层有机质多在1%以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