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资源特征(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图2-13辽宁省灌木林面积分布图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7。经济林资源

全省经济林面积102。11×104hm2,其中乔木经济林面积97。39×104hm2,灌木经济林面积4。72×104hm2。按亚林种划分为果树林、食用原料林、蚕场和其他经济林(表2。22、图2-14)。

表2。22辽宁省各市蚕场面积及比例统计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图2-14辽宁省经济林各亚林种面积图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在乔木经济林中,蚕场面积52。06×104m3,大枣面积1。40×104hm2,大扁杏面积2。64×104hm2,其他经济林面积41。29×104hm2。在灌木经济林中,山杏面积为1。95×104hm2,其他灌木经济林面积2。77×104hm2。另外,按照灌木林的主导功能,全省将14。57×104hm2山杏按灌木林划为公益林,目前全省两杏一枣面积20。56×104hm2。全省蚕场面积52。06×104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9%,其中沙化严重而且土层较薄的蚕场面积为8。92×104hm2。鞍山市的岫岩县蚕场资源分布较多,面积为17。05×104hm2,占全省的32。75%;其次是丹东市和铁岭市。

(二)森林资源分布

1。森林资源区域分布

根据全省地貌类型和植物区系分布特点,按照生态优先,突出特点,强化保护,重在发展的原则,将辽宁省林业生态建设划分为3大区域,即辽东山区、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辽西北地区。

(1)辽东山区

①林业用地面积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375。27×104hm2,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53。99%,森林覆盖率61。46%。有林地面积342。53×104hm2(林分278。52×104hm2、乔木经济林64。01×104hm2),有林地面积占该区域林业用地面积的91。28%;疏林地面积0。58×104hm2,占0。15%;灌木林地面积6。17×104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72×104hm2、其他灌木林4。45×104hm2),占1。64%;未成林地面积14。29×104hm2,占3。81%;苗圃地面积0。09×104hm2,占0。02%:无林地面积11。26×104hm2,占3。00%;林业辅助用地0。35×104hm2,占0。10%(表2。23)。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②活立木蓄积量

区域内活立木蓄积18113。99×104m3,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74。19%,其中林分蓄积17983。71×104m3,占区域内活立木蓄积的99。28%;疏林蓄积9。58×104m3,占0。05%;散生木蓄积35。29×104m3,占0。19%;四旁树蓄积85。41×104m3,占0。48%(表2。24)。

表2。24辽东山区林业用地各类蓄积量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③自然状况

辽东山区是全省天然林保护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核心区。行政区域范围为7个市31个县(市、区),地域范围为以辽河及长大铁路以东的东部山区地带,海拔500~1200m,总土地面积557。25×104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7。64%。气候属温带湿润区,土壤肥沃,年降水量700~1200mm,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40~160d,主要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暗棕壤等。该区主要植物群落是以红松为主的原生植物群落演变成现在的天然次生林,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混有华北区植物,植被类型以高大的人工、天然乔木林为主,代表树种有红松、油松、落叶松以及辽东栎、桦树、椴树、榆树、色树、水曲柳、胡桃楸、黄波椤等多种树种。

④建设重点

该区建设重点是依托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公益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好现有植被,以生态保护和提高林分质量为主。通过封山育林,调整针阔结构来诱导混交林的形成,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发展异龄针阔混交林,大力治理坡耕地、蚕场和参园,以控制水土流失。同时,实施果材林富民工程,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林;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适度开发林下资源,积极培育食用菌、中草药、山野菜采集及人工栽培、野生动物驯养等林业特色产业;开发特有的森林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

①林业用地面积

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69。78×104hm2,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0。04%。森林覆盖率20。24%。

有林地面积59。82×104hm2(林分面积41。71×104hm2、乔木经济林面积18。11×104hm2),占该区域林业用地面积的85。73%;疏林地面积0。48×104hm2,占0。69%;灌木林地面积0。88×104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0。38×104hm2、其他灌木林0。50×104hm2),占1。26%;未成林地面积3。48×104hm2,占4。99%;苗圃地面积0。15×104hm2,占0。21%;无林地面积4。90×104hm2,占7。02%;林业辅助用地0。07×104hm2,占0。10%(表2。25)。

表2。25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林业用地各类土地面积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区域内活立木蓄积1642。74×104m3,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6。73%,其中林分蓄积1426。98×104m3,占区域内活立木蓄积86。87%;疏林蓄积7。69×104m3,占0。47%;散生木蓄积2。99×104m3,占0。18%;四旁树蓄积205。08×104m3,占12。48%(表2。26)。

表2。26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各类蓄积量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③自然状况

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是全省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建设的集中区。行政区域范围为7个市33个县(市、区),地域范围是以长白山余脉千山山系,由东北走向西南,一直伸入到黄海、渤海,海拔多在400m以下。总土地面积295。59×104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9。96%。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土壤肥沃。本区受海洋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9~10℃,年降水量600~800mm,无霜期180~210d,主要土壤为棕色森林土、盐碱土、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沼泽土等。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长白、华北植物区系,地带性森林植物群落是以松栎林为主,代表树种有赤松、油松、蒙古栎、麻栎、槲栎、辽东栎、臭椿、刺榆等。

④建设重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