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识形态批判的展开(第2页)
[19]W。176-177,1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1页。
[20]W。177,1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2页。
[21]同上。
[22]同上。
[23]W。179,19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4页。
[24]W。179,1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5页。
[25]W。179,1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4页。
[26]W。159,1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190页。
[27]W。176,1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00页。
[28]W。176,1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1页。
[29]W。176,18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11页。
[30]W。219,2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上,263页。
[31]W。263,29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317页。
[32]H。2,2。《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2页。
[33]H。90,92。《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94页。
[34]H。92,94。《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94页。
[35]H。94,98。《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96页。
[36]H。96,98。《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98页。
[37]H。100,104。《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02页。
[38]H。98,102。《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00页。
[39]H。110,114。《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12页。
[40]H。104,108。《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06页。
[41]H。112,118。《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14页。
[42]H。122,128。《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24页。
[43]H。112,116。《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14页。
[44]H。112,118。《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114页。
[45]H。88,90。《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编,彭曦译,90页。
[46]W。381,4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62页。
[47]W。380,4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62页。
[48]W。394,4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79页。
[49]同上。
[50]W。399,446-4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84页。
[51]W。395-396,4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81页。
[52]W。395,4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80页。
[53]W。339,3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411页。中译文略有调整。——译者注
[54]W。432,4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5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