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达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研究1(第2页)
尹达先生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研究的论述,还反映在关于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问题、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关于史学批评的原则问题、关于学风建设问题、关于学术群体的协作精神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我修养问题,以及对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著作的深入研究和中肯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精辟论断,值得今天的史学工作者认真研读,从中得到宝贵的教益。
最后,我谨借用20多年前侯外庐先生说的一句话,用来表达我对尹达先生的纪念,同时作为本文的结语:“尹达同志的史学遗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当认真地加以总结,这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是有重要价值的。”[22]
[1]原载《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本文是2006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尹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指出:“晚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见《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5页)这里,既有真诚信仰者,也有追逐“时髦”者,自无疑义。
[3]尹达:《怎样学习祖国的历史》,《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59、362页。
[4]尹达:《关于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郑州大学历史系的学术报告》,《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4页。
[5]尹达:《怎样学习祖国的历史》,《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0~361页。
[6]尹达:《关于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郑州大学历史系的学术报告》,《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5~386页。
[7]尹达:《关于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郑州大学历史系的学术报告》,《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6页。
[8]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94页。
[9]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98页。
[10]《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十三经注疏·春秋穀梁传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78页。
[11]《孟子》卷十四《尽心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28页。
[12]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961页。
[13]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页。
[14]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1页。
[15]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3页。
[16]以上见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4页。
[17]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5~406页。
[18]以上均见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6~408页。
[19]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8页。
[20]尹达:《从考古到史学研究的几点体会——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在母校河南师大的谈话》,《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7~378页。
[21]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8页。
[22]侯外庐:《尹达史学论著选集》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