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附在乐器上 帮乐师弹出绝妙乐曲(第2页)
沈清弦把苏晚晴的故事告诉了老乐师。老乐师听了,感慨万千:“没想到这把琵琶竟然有如此传奇的来历,苏晚晴真是个才女,可惜了。”他顿了顿,又说道,“小哥,你一定要好好保管这把琵琶,把苏晚晴的曲子传承下去,不要让她的才华被埋没。”
沈清弦点了点头:“我会的,前辈。”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沈清弦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有个有权有势的盐商,非常喜欢“晚晴”琵琶,想要花重金买下它。盐商派了人来跟沈清弦谈判,出价一万两银子,可沈清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盐商不死心,又派人来威胁沈清弦,说如果他不把琵琶交出来,就砸了他的琴坊,让他在江南无立足之地。沈清弦毫不畏惧,他抱着“晚晴”琵琶,对着盐商派来的人说道:“这把琵琶是苏前辈的遗物,是我的恩师,多少钱我都不会卖。你们要是敢动它一根手指头,我就跟你们拼命。”
就在这时,“晚晴”琵琶忽然发出一阵急促而激昂的琴声,像是在发怒,又像是在威慑。盐商派来的人见状,吓得脸色发白,以为是闹鬼了,连忙狼狈地逃走了。
沈清弦知道,这是苏晚晴在保护他,保护这把琵琶。他对着琵琶深深鞠了一躬:“苏前辈,谢谢你。”
琵琶发出一声轻柔的琴音,像是在回应他。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打“晚晴”琵琶的主意了。沈清弦继续带着它四处演出,传播苏晚晴的曲子,讲述苏晚晴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苏晚晴的遭遇,为她的才华所折服,为她的冤屈而不平。
有一次,沈清弦在一个偏远的小镇演出。演出结束后,一位老人找到了他,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纸,对他说:“小哥,我看你弹的这把琵琶,还有你弹的曲子,让我想起了我的祖母。我的祖母曾经是苏晚晴的弟子,她生前经常跟我说起苏晚晴的事情,还留下了这张曲谱。”
沈清弦接过曲谱,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几首曲子的名字,其中就有他经常弹奏的《泣血花》《梦江南》。曲谱的末尾,还写着一行小字:“吾师晚晴,琴艺无双,含冤而逝,吾不忍其曲失传,故录于此,望后人能传之。”
沈清弦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终于找到了苏晚晴曲子的正式曲谱,终于可以更准确地弹奏出她的曲子了。他对着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老人家,谢谢你,这张曲谱对我太重要了。”
老人笑了笑:“不用谢,我祖母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苏晚晴的曲子流传下去。现在看到你这么用心地传播她的曲子,我祖母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沈清弦带着曲谱回到琴坊,他对照着曲谱,一遍遍弹奏着苏晚晴的曲子。在苏晚晴魂魄的引导下,他对这些曲子的理解越来越深,弹奏得也越来越精彩。他还根据曲谱上的提示,创作了几首新的曲子,延续了苏晚晴的风格,同样受到了听众们的喜爱。
几年后,沈清弦成了江南最有名的琵琶乐师,人们都说他的琴艺已经超越了当年的苏晚晴。可沈清弦始终记得,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苏晚晴的帮助和指引。他从未忘记过苏晚晴,从未忘记过这把“晚晴”琵琶。
他在烟柳巷的琴坊里,开办了一个琵琶学堂,招收了很多喜欢琵琶的年轻人,把自己的琴艺,把苏晚晴的曲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还把苏晚晴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告诉他们,学琴不仅要学技艺,还要学做人,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骨气的人。
学生们都很敬佩沈清弦,也很喜欢苏晚晴的曲子。他们跟着沈清弦,认真地学习琵琶,努力地传播苏晚晴的音乐。渐渐地,苏晚晴的曲子传遍了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晚清女乐师的才华和遭遇,她的故事也被人们铭记在心。
有一天深夜,沈清弦像往常一样,在琴坊里弹奏“晚晴”琵琶。当他弹奏完最后一首曲子时,忽然感觉到琴身发出一阵柔和的光芒,眼前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身影。那是一位身穿淡紫色长裙的女子,面容清丽,眼神温柔,正是苏晚晴。
苏晚晴对着沈清弦微微一笑,说道:“清弦,谢谢你,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让我的曲子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故事。”
沈清弦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能亲眼看到苏晚晴的身影。他激动地说道:“苏前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的才华不该被埋没,你的故事不该被遗忘。”
苏晚晴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知道,这些年,你一直很用心地传播我的曲子,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我的心愿已经了结,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沈清弦心里一紧,问道:“苏前辈,你要走了吗?”
苏晚晴笑了笑:“是啊,我已经在这琵琶里待了太久,也该去投胎转世了。以后,这把琵琶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好好保管它,继续传播我们的音乐。”
沈清弦重重地点了点头:“苏前辈,你放心,我一定会的。我会把你的曲子,把你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苏晚晴对着他深深鞠了一躬,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后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夜色中。“晚晴”琵琶上的光芒也渐渐褪去,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沈清弦抱着琵琶,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知道,苏晚晴真的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可他心里并不难过,反而替苏晚晴感到高兴,她终于可以放下执念,投胎转世,开始新的生活了。
从那以后,沈清弦依然每天都会弹奏“晚晴”琵琶。虽然苏晚晴的魂魄已经离开了,但琵琶的音色依旧绝妙,弹奏起来,依然能感受到那股独特的神韵。沈清弦知道,苏晚晴的精神已经融入了这把琵琶,融入了每一首曲子里,永远都不会消失。
多年后,沈清弦已经白发苍苍,他的学生们也都成了有名的乐师,继续传播着苏晚晴的曲子。“晚晴”琵琶依然被好好地保存在泠音阁里,成了江南乐坛的一件珍宝。
烟柳巷里的人都说,沈清弦的琴坊里,藏着一个传奇,藏着一段跨越生死的音乐情缘。每当有人走进泠音阁,看到那把深红色的“晚晴”琵琶,都会想起那个爱琴如命的女乐师苏晚晴,想起那个坚守传承的乐师沈清弦,想起那些动人心弦的绝妙乐曲。
而那些乐曲,就像江南的流水,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真情的可贵,感受到即使跨越生死,才华与精神也永远不会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