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烽烟(第2页)
她握着信纸在宫门前伫立,直到暮色将朱雀门染成血色。最终轻轻摆手:"回宫。"转身时,凤袍在晚风中翻飞如垂死的蝶。
此刻淮水北岸,战事正酣。方等白袍染血,却仍立在楼船最高处擂鼓。西魏军被突如其来的火攻打得阵脚大乱,三道火龙顺着埋设的火油路线窜起,将半面江水映得通红。热浪扑面而来,少年天子的额发已被汗水浸透。
"陛下!"太医想要为他包扎伤口。
"不必。"方等夺过鼓槌,"待朕擂完这一曲《破阵乐》。"
战鼓声震得江水倒涌,梁军士气大振。当西魏主力终于溃败时,少年天子才缓缓放下鼓槌,任太医处理伤口。箭镞入肉三分,他却面不改色,只轻声问:"伤亡几何?"
"我军阵亡八百,伤两千余。西魏死伤过万,降卒三千。"
"清点伤亡,厚葬将士。"他望着江面上漂浮的敌舰残骸,"降卒愿归乡者,发给路费;愿留者,分给田地。"
王僧辩愕然:"陛下,这。。。"
"照朕说的做。"方等转身时踉跄一步,被刘文静及时扶住,"传讯建康,就说。。。就说朕一切都好。"
当捷报传回京城,徐昭佩正在佛前诵经。听到"陛下无恙"四字,她手中佛珠应声而断,檀木珠子滚落满地。
"娘娘?"
"无事。"她缓缓跪坐,对着佛像深深叩首,"菩萨保佑。"
夜深时,她独自登上宫墙,望着北方星空。恍惚间仿佛看见多年前的江陵城头,那个需要她庇护的孩童,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夜风送来桂子的香气,她忽然想起方等幼时最爱吃桂花糕,总是吃得满手糖渍。
"等儿。。。"她轻声道,"你真的长大了。"
而此时淮水畔,方等正在军帐中给母亲写家书。烛光摇曳,映着他苍白的脸:
"母后亲启:儿臣今日一箭,犹记当年母后教射之景。江风甚寒,忽忆幼时母后为儿暖手。。。此间战事已了,不日便可还朝。望母后勿念,善自珍重。"
写至此处,他搁笔沉思。帐外传来伤兵的呻吟声,他起身走出,将随身携带的金疮药分给军医。月光下,他看见一个西魏降卒正在为同伴包扎,手法熟练得像多年的老医官。
"你原是医者?"
"回陛下,小人世代行医。"
"那就去太医营帮忙吧。"
回到帐中,他最终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作灰烬。有些牵挂,不必让母亲知道。
黎明时分,淮水上的硝烟渐渐散去。方等站在晨曦中,望着对岸溃逃的西魏残军。王僧辩来报:"北齐使者求见,说要商议粮仓交割。"
少年天子冷笑:"告诉他,火油的味道可还满意?"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江面上时,梁军开始清理战场。方等亲自为阵亡将士斟酒,少年的身影在朝阳中拉得很长。没人知道,他袖中还藏着半块桂花糕——那是出征前母亲塞给他的,一直没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