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初试(第2页)
王诠沉思片刻:“家兄曾说,荆州地势特殊,水陆并重。用兵当以水军为主,陆军为辅,二者缺一不可。”
“此言甚是。”徐昭佩点头,“听闻湘东王殿下在荆州广建军港,想必也是此意。”
她故意提起萧绎,观察王诠反应。
王诠果然接话:“湘东王殿下确有远见。不过……”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徐昭佩适时追问。
“殿下重视水军固然没错,但陆军也不该偏废。”王诠压低声音,“据家兄观察,荆州各军军纪松弛,若不整顿,恐生变故。”
徐昭佩心中暗惊。王僧辩果然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荆州驻军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三年后的侯景之乱中暴露无遗,也是导致萧绎初期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令兄观察入微。”她由衷赞叹,“不知可有何良策?”
王诠见她认真请教,便详细说起兄长整顿军纪的种种设想。徐昭佩认真听着,不时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都基于前世记忆,既切中要害,又不会太过超前。
一番长谈,直至夕阳西下。
王诠告辞时,神色间已带着几分敬佩:“今日与娘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日若有机会,定要请家兄亲自向娘子请教。”
徐昭佩微笑:“王公子言重了。若是令兄不弃,我这里还有些关于水战阵型的设想,或许可供参考。”
她取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绢帛,上面绘制了几种水战阵型。这些都是根据前世王僧辩后来采用的阵法反推而来,既实用又不显突兀。
王诠郑重接过:“多谢娘子!家兄见到,必定欣喜。”
送走王诠,徐昭佩独自在花厅坐了许久。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与王诠的这次会面,比她预想的还要成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与王家的关系,更在王僧辩心中埋下了种子。
接下来,该进行下一步了。
“挽碧。”她轻声唤道。
“奴在。”
“去请陈嬷嬷来一趟。”徐昭佩吩咐,“就说我要请教些医理。”
陈嬷嬷是徐府的老嬷嬷,精通医理,也是徐昭佩点名要带去荆州的陪嫁之一。前世这位老嬷嬷在她最困难时始终不离不弃,更是用医术救过方等的命。
这一世,她要提前布置好一切。
陈嬷嬷很快到来。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嬷嬷步履稳健,目光炯炯。
“嬷嬷请坐。”徐昭佩亲自为她斟茶,“有些医理上的事想请教。”
“娘子请讲。”陈嬷嬷恭敬应答。
“我近日研读医书,见有记载说,某些药材既可救人,也可……”徐昭佩顿了顿,“伤人于无形。不知嬷嬷对此可有研究?”
陈嬷嬷眼中精光一闪,随即恢复平静:“老奴略知一二。不知娘子为何问起这个?”
徐昭佩直视着她的眼睛:“嬷嬷是聪明人。我即将嫁入王府,前途未卜。有些事,不得不早做打算。”
陈嬷嬷沉默片刻,缓缓道:“老明白了。娘子放心,老奴知道该怎么做。”
徐昭佩满意地点头。她要的就是这句话。在深宫之中,医术可以救人,也可以成为最隐蔽的武器。
送走陈嬷嬷,夜色已深。徐昭佩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天边的弦月。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与萧绎建立了联系,与王家搭上了线,医理上的准备也在进行中。
可是,她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改变得越多,未来的变数就越大。她真的能扭转乾坤吗?
指间的玉镯传来温润的触感。她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儿子方等的温度。
为了方等,她必须成功。
哪怕前路再多艰难,她也要走下去。
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让自己和孩子,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
(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