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夜将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徐昭佩想起前世那些被牵连的无辜,心头微涩:"等儿想如何改?"

"罪止其身,不累家眷。"方等的侧脸在灯火中明明灭灭,"便是谋逆大罪,也只诛首恶。"

她望着儿子,忽然明白他这些年的仁政,都是为了这一刻。这个她亲手教出来的孩子,正在用他的方式,打破前世的宿命。

正月十五,刘文静的漕运新制初见成效。第一批江北粮草顺流而下,比往常省了半月工期。庆功宴上,方等特意将徐昭佩请到主位。

"儿臣敬母后。"少年天子举杯,"若无母后当年教诲,便无今日之梁。"

群臣纷纷附和。徐昭佩看着满殿谄媚的笑脸,忽然觉得疲惫。这些人都忘了,当年在江陵苦守时,是谁带着他们垦荒屯田,是谁在疫病流行时亲自巡视病坊。

宴席散后,方等陪她走回瑶光殿。雪又下起来,落在两人肩头。

"母后可知,"少年天子忽然开口,"儿臣为何一定要改漕运?"

徐昭佩摇头。

"去年江北蝗灾,朝廷拨粮三十万石,到百姓手中不足十万。"他的声音在雪夜里格外清晰,"儿臣要建的不仅是漕路,更是一条直达民心的路。"

她停下脚步,看着儿子。这一刻,她终于承认——雏凤的清声,已能响彻九重。

二月二,龙抬头。方等行耕籍礼归来,带了一捧新土。

"母后您闻,"他献宝似的捧上泥土,"今年的春气特别足。"

徐昭佩接过那捧土,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江陵的田埂上,方等也是这样捧着新泥跑来,溅了满身泥点。

"等儿,"她轻声道,"你长大了。"

少年天子怔了怔,随即笑道:"儿臣在母后面前,永远都是孩子。"

这话说得真挚,她却听出了言外之意。永远的孩子,也意味着永远需要母亲的庇护。

三月三,边关急报:西魏大军压境。与此同时,北齐突然陈兵淮水,要求大梁兑现承诺。

朝堂上乱作一团。有主张联齐抗魏的,有建议割地求和的,还有要求皇帝亲征的。

徐昭佩破例来到前朝,立在丹墀之上:"诸位可还记得承圣元年?"

满殿寂静。那年侯景破建康,梁武帝被囚,是他们母子在江陵撑起了半壁江山。

"当年更难的境地都闯过来了,如今怕什么?"她目光扫过众臣,"陛下自有圣断。"

方等缓缓起身:"朕决定——亲征。"

这一次,没有人再反对。十五岁的天子披上戎装,在太庙前接过帅印。当他翻身上马时,徐昭佩恍惚看见了当年的萧绎。

"母后保重。"方等在马上躬身,"儿臣必全胜而归。"

她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忽然快步追上前:"等儿!"

少年天子勒马回望。

"记住,"她一字一顿,"活着回来。"

这是她第一次在臣子面前失态。方等愣了愣,重重点头。

大军开拔后,徐昭佩搬到了武德殿偏殿。这里能望见江北的烽火台,每夜她都要看到平安火升起才能入睡。

战事比想象中顺利。方等用兵如神,不过半月就收复了三座城池。捷报传来时,徐昭佩正在佛前上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