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雏凤清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在徐昭佩耳边。她想起《礼记》中的古训,心头一阵刺痛。

她最终没有阻拦,只是悄悄增派了一队侍卫。

石头城下,方等立在箭雨中督战。当西魏云梯搭上城头时,他突然抢过鼓槌,奋力擂响战鼓。

"大梁将士!朕与你们同在!"

守军士气大振。徐昭佩在城楼望见这一幕,泪如雨下。

她的等儿,真的长大了。

凯旋时,方等却病倒了。连日的劳累让这个十一岁的少年终于支撑不住,高烧中不断呓语:"不能退。。。。。。不能退。。。。。。"

徐昭佩守在榻前,听着儿子梦中的呐喊,心如刀绞。

病愈后,方等似乎变了个人。他不再整日埋在书卷中,而是常常站在宫墙上眺望江北。有次徐昭佩寻去,见他正对着一封军报出神。

"母后,"他轻声问,"若儿臣做个仁君,能不能少死些人?"

徐昭佩将儿子冰凉的手捂在掌心:"等儿,仁君不是不打仗,而是让该打的仗打得值得。"

少年天子若有所悟。

五月,方等做出一件震惊朝野的事——将江北流民安置在江南荒地,免赋三年。此举遭到世家强烈反对,连徐家族老都来哭诉。

"陛下!这都是上好的良田啊!"

方等端坐龙椅,语气平静:"良田荒着才是可惜。"

徐昭佩在帘后静静听着。她知道,儿子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更让人意外的是,方等开始大力提拔寒门。有个叫刘文静的太学生,因提出漕运新策被破格擢升。朝野哗然,都说陛下被小人蒙蔽。

"等儿,"徐昭佩忍不住提醒,"寒门可用,但不可大用。"

"为何?"少年天子抬眼,"就因为他们没有世家背景?"

她竟被问住。

夜深人静时,徐昭佩独自翻看前朝史书。那些被世家把持的王朝,最终都逃不过衰亡的命运。或许儿子是对的。

这日方等在太学与学子论政,直到宫门下钥才归。徐昭佩等在殿前,见儿子眼中闪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母后!今日与刘文静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她看着儿子兴奋的模样,忽然想起多年前在瓦官寺初遇萧绎时的自己。

时光轮回,却又如此不同。

七月流火,江北再传捷报。这一次,方等没有急着庆功,而是下旨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减免战区赋税。

"陛下仁德。"老臣们纷纷称赞。

只有徐昭佩知道,儿子每夜都在翻阅阵亡名录,那些名字他都能倒背如流。

中秋夜,母子二人在御花园赏月。方等忽然道:"母后,儿臣想改税制。"

"如何改?"

"按田亩多少征税,而非人丁。"

徐昭佩手中团扇一顿。这是要动世家的根本。

"等儿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知道。"少年天子望着明月,"但这是对的。"

月光下,他的侧脸已初现棱角。徐昭佩忽然意识到,雏凤终要振翅高飞。

她轻轻握住儿子的手:"既然是对的,就去做吧。"

这一刻,前世的阴霾似乎渐渐散去。她的等儿,或许真能开创不一样的盛世。

只是夜深独坐时,徐昭佩仍会取出那枚玉珏。冰凉的触感提醒着她,命运从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人。

但至少这一世,她陪着他长大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