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博洛尼亚的玫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虽然,他能肯定若邻绝不会跟一个有妇之夫发生纠葛。但方才那一幕,起码表明了,他在她世界里原本的位置,已经被取代!

他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重要!

他趴在冰冷的桌面上,醉眼蒙眬中,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小时候依赖他的小丫头,看到了因为他带女友回家而失魂落魄的豆蔻少女,看到了临行前要把初夜献祭给他的女孩……可每一个影像,最终都被傅匀声抚摸她头发的那一幕无情地覆盖。

酒精麻痹了神经,却放大了痛苦。他好不容易凝聚起的、奔向幸福的勇气,在这一刻,彻底溃不成军。

父亲的话开始在耳边回荡:“人的需求是会变的,你能保证她现在喜欢你,以后还喜欢你吗?”

是他太高估自己了!也高估了他和若邻之间的感情。

毕竟,他已经离过婚。

是不是,他早已经失去了某种资格。从他去年给她发结婚通知邮件之时起。或者更早,在她来意大利前夕他拒绝她的那个晚上?

意大利之行铩羽而归,吴之遥将那份难以言说的失落与刺痛深深埋藏,重新扎入繁忙的工作轨道。就在他试图用无尽的事务麻痹自己,让“天涯科技”的征途占据所有思绪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老宅,却是一派与秋日清冷截然不同的热闹景象。

电话是若邻打给爷爷吴宾翃的。在傅匀声的提议和全力支持下,若邻开始着手为爷爷策划一场“封笔大展”。

傅匀声对吴宾翃大师心仪已久,只因常年旅居意大利,一直无缘亲睹大师风采。他主动提出,由他名下的艺术基金会承担此次展览的全额费用——涵盖中国美术馆的场租、展品的高额保险与专业运输、海内外嘉宾的邀请接待,以及整个展览的策划执行。

听闻这个构想,若邻感动得几乎落下泪来。若能亲自为爷爷筹办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艺术盛事,无疑将成为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篇章。

吴宾翃握着电话,听着孙女在另一端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展览构想,从学术梳理到展陈设计,心中甚是欣慰。六十年笔墨生涯,能在国家级艺术殿堂以一场高规格的展览作为收官,并由自己亲手带大的孙女来执掌策划,无疑是圆满的。

他没有丝毫犹豫,便朗声笑道:“好!好!我们邻邻有出息了!爷爷支持你,这把老骨头,就陪你‘玩’这最后一票!”

老爷子的欣然应允,如同一声号令,让整个吴家都动员了起来。苏州老宅那间充满墨香的书画室里,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繁忙而郑重。

奶奶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吴老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照片和获奖证书;吴之晴和丈夫徐州,负责联系装裱师傅、核对清单,处理诸多繁琐的外联事务;连正读高三的吴泽,也被抓了壮丁,帮忙整理资料、打包一些不太珍贵的文献。

这件事关乎老爷子的艺术声誉和家族荣光,每个人都尽心尽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期待。

在北京的吴之遥很快从母亲和姐姐的电话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由衷地为父亲感到高兴,也为若邻能独立承担如此重要的项目而感到骄傲,尽管这份骄傲里,掺杂着因为她不再需要自己而生的些许失落。

他主动给若邻打了电话:“若邻,爷爷展览的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北京这边我比较熟。”

电话那头的若邻似乎很忙碌,背景音有些嘈杂:“谢谢舅舅,暂时不用了。傅先生介绍了很专业的团队在对接,流程都很顺畅。”

听到“傅先生”三个字,吴之遥眉头一紧。虽然,前些天周铭告诉他,确保若邻跟姓傅的没有任何工作以外的关系。

在他与若邻产生一些隔阂与间隙后,周铭这个“大舅舅”,经常成为他们的秘密勘探者。若邻告诉周铭,傅先生对她一向尊重,从不逾矩,连有时候工作太晚送她回家,他都是单独安排女司机。

虽然如此,但吴之遥的心却始终悬着,总害怕若邻会上当受骗。即使她不再喜欢他,也不能跟一个有家室的男人走得太近!他沉默片刻,略带无奈的应了一句:“好,那你们多辛苦,有需要随时找我。”

挂了电话,吴之遥心中那份从意大利带回来的空落感,似乎又加深了一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