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的新生(第1页)
九月的北京,秋意初显,B大的校园却因“百团大战”而热火朝天。林荫道两侧,各式各样的社团摊位鳞次栉比,激昂的音乐、飞扬的海报、学长学姐们热情洋溢的招徕声,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青春画卷。
若邻走在熙攘的人流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的脸庞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以及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乖巧。但姣好的容貌、沉静的气质,让她在喧嚣的人群中仿佛一朵清甜纯净的白兰花,吸引了不少目光。
她刚来到这座北方古都,空气中干燥的尘土气息与记忆中湿润的桂花香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外公书房里浓郁的墨香,没有父母欲言又止的担忧,也……没有那个人的身影。这是一种陌生的自由,却也带着一丝无所适从的茫然。
“同学,对摇滚乐感兴趣吗?来看看我们‘音浪’社团!”
“学妹!动漫社了解一下!Cosplay超好玩的!”
“同学,看你气质这么好,要不要加入我们主持人队?”
热情的招呼声不绝于耳,若邻只是礼貌地微笑着摇头,脚步并未停留。她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社团招牌上掠过,直到看见前方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那方相对安静的摊位。
一张古朴的长条案,上面铺着雪白的宣纸,摆放着笔墨纸砚。案后,几位身着素雅汉服或中式服装的学生正安静地挥毫,或隶书或行楷,笔走龙蛇,引得不少人驻足围观。摊位的横幅上,是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书法社”。
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若邻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
她安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一位学长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笔法流畅,形神兼备,已有几分功力。她看得专注,并未注意到摊位后一位负责登记的学姐已经注意到了她。
“同学,对书法感兴趣?”学姐笑着问道,声音温和。
吴若邻回过神,点了点头:“嗯,从小跟着家里长辈学过一些。”
“哦?”学姐眼睛一亮,打量着她,“看你的气质就像。我们书法社每周都有固定活动和名家讲座,平时也可以来这里练字交流。要不要登记一下信息?”
若邻没有犹豫,接过表格,工工整整地填下了自己的名字、院系。在“书法经历及获奖情况”一栏,她略一沉吟,简要写下了“幼承庭训,曾获全省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她书写时,那份自然而然的沉静与专注,以及表格上那手清秀挺拔、明显有功底的钢笔字,让旁边的学姐和几位正在写字的社员都暗自点头。
“吴若邻,文化遗产系,大一新生……哇,还是省一等奖!”学姐惊喜地低呼一声,引得周围几个社员也凑过来看,目光中带上了几分欣赏和好奇。
几乎在同时,附近另一个摊位的喧嚣声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一个戏剧社团,摊位布置得极具意大利风情,红白绿的国旗元素随处可见,几个学生正在用意大利语表演着《十日谈》中的片段,虽然发音还带着青涩,但表演投入,气氛热烈。
“Ciao!欢迎来到‘意语风情’戏剧社!”一个充满活力的男声响起。吴若邻转头,看到一个穿着休闲西装、笑容阳光的男生正朝她挥手。他个子很高,眉眼俊朗,眼神明亮而真诚,整个人像一团温暖的火焰,与书法社那边的沉静氛围截然不同。
“我们对意大利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平时会排演意大利经典戏剧,也会组织意大利电影沙龙、美食会哦!”男生热情地介绍着,目光落在吴若邻身上时,微微亮了一下。这个新生学妹身上有种独特的沉静气质,在喧嚣的“百团大战”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若邻心中一动。中学时,妈妈一直有请私教教她意大利语,为的是多学一门小语种,对考学有帮助。并且,她个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很感兴趣。这个戏剧社,似乎能让她接触到更鲜活的意大利文化。
“我……学过一点意大利语。”她轻声说。
“真的吗?那太好了!”男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我是肖燃,意大利语专业大三,也是这个戏剧社的社长。同学你怎么称呼?”
“吴若邻,文化遗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