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舅舅和解(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北京那边,秦越规划的春节假期,确实无可挑剔——看书法展、逛庙会、游颐和园,行程安排得松弛有度。吴之遥配合着,扮演着称职的准女婿角色,脸上维持着礼貌的微笑,举止得体周到。

然而,他总是会在某个瞬间走神。

年夜饭桌上,秦母提起婚期时,他脑海中闪过的,是若邻独自离开北京时倔强的身影。逛庙会看到卖糖葫芦的,会想起她小时候踮着脚、眼巴巴望着的样子,那时他总是会买下最大最红的那串。甚至在秦家书房看到一本关于书法的艺术评论时,也会瞬间失神——那是若邻最擅长的领域。

他几次拿起手机,指尖在那个熟悉的头像上方徘徊,最终却都放下了。他能说什么?以什么身份?在这样敏感的时刻,任何联系都可能是一种打扰,也可能……暴露他自己都尚未理清的、混乱的心绪。

初二晚上,一家人刚从颐和园回来,吴之遥突然宣布:"明天我们回苏州。"

"明天?"吴之晴被弟弟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怔住了,"不是说好初五的机票吗?"

吴之遥面色平静:"后天我正好有个紧急事务要到昆山处理,干脆明天开车回去。坐车也方便些,免得老人家赶飞机受累。"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徐州第一个表示赞同——作为入赘女婿,在秦家掩藏不住的优越里,看着吴之遥游刃有余地应对着门当户对的亲事,他始终有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吴老爷子和老伴也连连点头,老年人到底不习惯北方的干燥气候,而且按照苏州习俗,春节还要走亲访友,回去晚了确实不妥。

吴之遥找了一辆7座商务车,算上他刚好6人。他说想要空间宽裕一点,秦越自然没有跟回去。12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姐姐姐夫轮流开。

初二晚上接到妈妈的通知,若邻才刚刚跟肖燃游完灵岩山回家。她只好跟肖燃说,取消第二天的虎丘之约,因为要打扫收拾两处家,迎接长辈们回来。肖燃本打算等若邻项目恢复跟她一起回上海,再回哈尔滨的,得知这个消息,他只好赶紧订了初三的票。本来父母就催得跟什么似的。

为了这个春节能留在苏州,他被停用了一张额度最高的信用卡。但他认为值得。

保姆还未返工,若邻独自将两处宅子彻底清扫整理妥当,窗外天色已近昏黄。昨夜她特意将舅舅房间的床品全部换洗——烘干、收纳,又细心铺上另一套干净的。她甚至仔细检查了地板,生怕留下一根属于她的长发。做完这一切,她本打算回父母住处,奶奶却来电嘱咐她在老宅等候,说从北京给她带了礼物。

晚上九点半,吴家老宅重新被温暖与喧闹填满。

吴泽已长成与姐姐齐肩的少年,却仍不改对姐姐的亲昵。他一进门就将满手的礼物往姐姐怀里塞:“姐!这都是给你的!”

爷爷奶奶送的是京绣平安香包,寓意吉祥;爸爸妈妈给她买了花丝镶嵌景泰蓝镯子;连秦越及其父母都贴心地准备了礼物。轮到吴泽时,他神秘兮兮地掏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绣球:“喏,给你的!古代大家闺秀都用这个找女婿!”

全家哄堂大笑,若邻羞得满面通红,追着弟弟满院子跑,笑声在古老的宅院里回荡。

第二天中午,一家人围坐包饺子。荠菜馅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有趣的是,全家唯独吴之遥不会这门手艺——连吴泽都能熟练地擀出圆整的面皮。

“舅舅,”吴泽促狭地眨眨眼,“包饺子比读博士还难吗?”

吴之遥挑眉,不紧不慢地回应:“我倒是听你班主任说,你上学期期末总分……”

“哎哟舅舅!”吴泽急忙打断,“您昨天开车辛苦了,快去陪爷爷喝茶!包饺子这种小事交给我们!”

说说笑笑间,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在温馨中度过。

饭后,吴之遥说要带若邻去拜访中学的校长。他和若邻是中学校友,若邻的校长又恰好是他曾经的班主任。

然而车子并未驶向校长家,而是停在了独墅湖畔。宽阔的湖面在日光下泛着细碎的金光。

"时间还早,"吴之遥解开安全带,"先散散步吧。"

两人沿着湖岸缓步而行。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吹动了若邻的长发,那股熟悉的栀子花香再次萦绕在吴之遥鼻尖——正是昨夜在他床上残留的香气。

"上海的实践项目还顺利吗?"

"挺好的。"

"有什么收获?"

"学习到一些更实用的方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