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舅舅的周六之约(第1页)
大学生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为若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规律与充实。课堂、图书馆、社团活动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让她得以暂时从江南旧事的阴影中抽离,沉浸在一个由知识和同龄人构成的新世界里。
准舅妈秦越,对她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几乎每周都会打电话来,嘘寒问暖,叮嘱她周末一定要回他们的公寓吃饭。她会和吴之遥一起,不时给若邻送来精致的点心和时令水果,有一次还特意提来几个高端品牌的纸袋,里面是几件当季的新款连衣裙。
面对这份过于殷切的关怀,若邻感到无所适从。她总是礼貌而坚定地拒绝回公寓吃饭的邀请,理由是“社团有活动”或“要和同学一起自习”。对于送来的东西,她也只接受那些不易保存的食物,转手便与室友分享。至于衣服和包包,她就收了一次,但从没穿过用过。她无法解释内心深处那份抵触——那间公寓,是舅舅和另一个女人的“家”,她踏足其中,只会让自己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和那份不合时宜的情感。
相比之下,与舅舅的相处,反而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固定的模式。他能察觉若邻不喜欢他和秦越一起出现在她的校园,所以,他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每个周六的傍晚,只要他在北京,没有紧急的公务,他都会准时出现在B大女生宿舍区附近那条相对安静的林荫道旁。他开的是一辆极其普通的黑色合资品牌轿车,低调得与他的身份和收入毫不相称。这辆车他平时一直停在公司,很少开过。
他会发一条简短的微信:“舅舅到了。”
若邻便会下楼,拉开车门,坐上副驾驶。
晚餐的地点,他总会精心选择。有时是藏在胡同深处的私房菜馆,有时是环境清雅的杭帮菜餐厅,偶尔也会是某家以食材新鲜著称的日料店。
席间,他会询问她一周的学习情况,听她聊聊社团的趣事。他的话语依旧不多,但比起在江南时的刻意疏离,多了几分真实的关切。
他了解她所有的喜好,知道她偏爱甜糯的糕点,所以有时会给她带一盒采芝斋的定胜糕或松仁枣泥饼;知道她对专业的热爱,便会留意帮她搜集一些国内难以买到的最新外文艺术史文献或展览图录。
但他从未给她买过任何一件衣服、一个包包,或者任何饰品。理由是学生时代要穿戴朴素。
尽管座驾普通,但他三十出头的年纪,正是男人褪去青涩、初露成熟魅力的时期。常年坚持锻炼保持的挺拔身材,工科博士与商界精英气质融合而成的自信气场,以及那份无论何时都一丝不苟的衣着品位……所有这些,都让他在人来人往的大学校园旁,显得格外出众。
一次,吴之遥来给若邻送几本他托人从国外带回的专业书。车子依旧停在老地方,他下车将书递给若邻,两人在车边简单交谈了几句。恰巧若邻的两个女同学挽着手经过。
她们一眼就注意到了那个气质卓然的男人,眼睛顿时亮了,其中一个女生立刻高声叫了若邻的名字。
“你同学?”吴之遥微笑着问若邻。
“是的。”若邻只好跟她们打招呼。
“你们好。”吴之遥以海洋般的得体微笑跟两个女生问好,展现出他在社交关系中一贯的亲和力。
那两个女生立马热情地笑着回应,正当她们想上前一步,吴之遥已经拉开驾驶室的门准备离开了。
等吴之遥驾车离开,她们立刻凑到若邻身边,挤眉弄眼地打趣道:“若邻!行啊你!难怪平时对学校里那些毛头小子不屑一顾,原来藏着这么一位优质‘叔叔’呢!快从实招来,是谁呀?男朋友?”
若邻的脸瞬间涨红了,急忙解释:“不是的!那是我舅舅!”向来不惯撒谎的若邻,只会说实话。
“舅舅?”两个女生同时惊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惊喜,其中一个大声赞道:“我的天!你舅舅也太帅太有型了吧!看着好年轻!而且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另一个更是直接,半开玩笑地追问,“舅舅……他结婚了吗?有女朋友没?要是没有,你看我有没有机会当你舅妈?”
同学们善意的玩笑和毫不掩饰的欣赏,令若邻思绪万千。一方面,她为舅舅感到骄傲,仿佛自己珍藏的宝物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和隐秘的占有欲悄然滋生——他是她一个人的舅舅,哪怕是舅舅,她也不想别的女生惦记他!
她勉强笑了笑,含糊地说:“我舅舅他,已经有女朋友了……”便抱着书匆匆离开了。
坐回图书馆熟悉的位置上,书本上的字却一个也看不进去。同学那句“男朋友”和“舅妈”的玩笑话,以及舅舅那张理智自持的脸,在她脑海中反复交替。她想起他每次跟她相处时那恰到好处的距离,他始终牢牢地守着那条界限,清醒得近乎残忍。
而她,却在这每周一次的、短暂的“周六之约”中,一边贪婪地汲取着那点有限的温暖,一边在内心进行着无声的挣扎。她知道自己不该有非分之想,可那份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的情感,又该如何安放?
窗外,秋意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