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去小舅舅的城市上大学(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夏季,若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选择北京,不言而喻。

半年前的日记事件,只有吴之遥和姐姐知道。作为母亲,吴之晴有点担心若邻去北京后再跟舅舅接触会生出麻烦。吴之遥虽然也有类似的顾虑,但毕竟,他已经和若邻开诚布公地沟通过,既然有了4年的约定,他也该坦然面对一切。

再说,若邻在北京上大学,他还能照顾她,看着她,如果去其他城市,他反而有点不放心。

八月底,姐姐吴之晴送若邻来北京,之遥去机场接她们。本来他的女友秦越也要去,但他以行李多为由拒绝了。若邻也不愿意住在他们公寓,吴之遥就帮母女俩在学校附近订了酒店。

秦越坚持晚上要在家吃饭,她知道,之遥对这个外甥女很是疼爱。这个邀约是无法拒绝的。

在机场,吴之遥竟然有一点小期待。这个一直待在苏州的小姑娘,现在要来到北京。来到他曾经上大学,现在又延续事业的地方。

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穿着白色碎花衬衣、卡其格子半裙的若邻。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半年不见,若邻似乎又长高了些,乌黑的长发被扎成两个随意又轻俏的辫子。她推着行李箱走在母亲身边,目光中带着初到陌生城市的新奇与谨慎。

“姐,若邻,一路辛苦了。”他快步上前,自然地接过两人的行李。

去市区的路上,若邻安静地望着窗外。北京的天空比她想象中要蓝,高楼林立间,偶尔能看见老北京的胡同灰墙。

“记得你第一次来北京,才10岁。”吴之遥从后视镜里看她,“在长城上非要我背,说不背就不走。”

“可不是嘛,那一次吃糖葫芦,把一颗大牙都给崩下来了。”吴之晴在一旁笑着补充。

若邻不好意思地一笑:“那时候小,不懂事。”

她记得那年,一家人到北京来旅游。舅舅带他们去爬长城、逛胡同,还到舅舅的大学去参观。不过那时她还小,对北京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得舅舅给他买的糖葫芦,以及舅舅学校高大的树木。

对北京,她既陌生又熟悉。小时候,自从舅舅到北京去求学,她对北京就有着特殊的感情。觉得那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只因为舅舅在那里。

后来舅舅留在北京工作,她感觉北京真幸福,可以一直留住舅舅。如今,她终于也来到这里。她觉得整个北京城,仿佛往外放着金光。

秦越对这顿晚餐很是重视。不会下厨的她特意从五星级酒店请来厨师,准备了一桌精致的江南菜。公寓在她的监督下被阿姨打扫得一尘不染,连花瓶里的插花都是新换的。

“姐姐,邻邻,快来坐,路上累了吧?”秦越热情地招呼,给母女俩递上刚沏好的热茶。是蜜香型的金骏眉,若邻最爱喝的茶。

若邻礼貌地微笑:“谢谢秦越姐姐,给您添麻烦了。”

“若邻,要叫‘小舅妈’,不要叫‘姐姐’,乱了辈分。”妈妈在一旁认真地说。

吴之遥摘手表的手忽然停顿了一下。

“哎呀,没事没事,就叫‘姐姐’挺好的,显得我年轻。”时年30岁的秦越,优雅成熟,是团队里最年轻的骨干成员。三年前,在国外读博即将毕业的她与出差的吴之遥相识,因为共同的学术爱好,产生了共鸣。

从高中就在国外上学的秦越,独立自信、开放包容,对在外企工作的吴之遥来说,再合适不过。本来按照家里的计划,她会留在国外发展。但为了这份感情,她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北京。

席间,吴之晴不时夸赞秦越的周到,话里话外暗示着对这段姻缘的认可,说弟弟有福气,找到这么好的对象。秦越就开玩笑说:“邻邻才优秀呢,小小年纪就把全国书法大赛的奖项拿了个遍,又长得这么漂亮,不知道进入大学,多少男孩子追呢。”

“她才那么小,不要说这些!”吴之遥突然变了脸色,给姐姐盛了一碗汤。

姐姐赶紧打圆场说:“是啊,邻邻毕竟还有两个月才过十八岁生日。这以后在北京上学,还要劳烦你们帮我看着点。大学里的男孩子,可不像高中那么单纯。”

秦越道:“放心吧,姐姐。邻邻那么乖巧听话,相信她自己也有分寸的。”

第二天,吴之遥和姐姐一起送若邻去学校报到。他已经准备好一些必需物品。本来想给若邻在学校旁边租一个公寓,但又担心不安全,所以还是决定让她住学校宿舍。

吴之遥在北京有些关系,上午把一切安顿好,中午,他就约了学校的校领导和若邻的系主任一起吃饭。席间,他得体地拜托他们多留意一下若邻。若邻成绩优异,品学兼优,书法天赋极高,校领导也很赞赏。

“吴总的这个外甥女可不简单啊。”系主任笑着说,“去年的全国书法大赛,她的作品可是被王大师亲口点赞,这是多大的荣誉!”吴之遥的企业去年曾与他们系合作过一个科研基金项目。

吴之晴离京前,特意约弟弟单独见面。

“之遥,邻邻就拜托你了。”她欲言又止,“但是……她……”

“姐,我明白。”吴之遥打断她,“我有分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