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阶段的序曲与暗涌的暖流(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论文录用后的日子,像解除了某种紧绷的咒语,实验室的氛围发生了微妙而确定的变化。

周予安清晰地感受到,陆止安施加在他身上的那套严苛的“规训”体系,正在有条不紊地、静默地逐步瓦解。

每日必须提交的、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计划表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一次的目标导向讨论。陆止安不再追问他每时每刻的行踪,只要求在关键节点汇报进展。那种无处不在的监控感和随时可能落下的惩戒之鞭,似乎悄然远去。

起初,周予安感到一种失重般的无所适从。习惯了在精密轨道上运行,突然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他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像一只被圈养已久的鸟儿,突然被打开了笼门,却迟疑着不敢振翅。

但他很快调整了过来。他将陆止安过去灌输给他的效率准则和时间管理方法,内化成了自身的习惯。他为自己制定计划,严格执行,甚至比陆止安要求时更加苛刻。他不再需要外部的鞭策,因为追求卓越和高效,已经成为了他的一部分。

他与陆止安的互动,也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陆止安不再是他需要仰望和畏惧的“执鞭者”,更像是一位要求极高、惜字如金、但绝对专业的合作导师。他们讨论问题时,周予安开始敢于提出更多自己的见解,甚至偶尔会反驳陆止安的观点。虽然十次有九次会被陆止安用无可辩驳的逻辑轻松驳倒,但那种可以平等交流的感觉,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尊严。

陆止安对他的“顶撞”,似乎也并无不悦。他依旧冷静,但眼神中偶尔会闪过极淡的、类似“可造之材”的评估神色。有时,在周予安提出一个特别巧妙的想法时,他甚至会极轻地颔首,或者给出一个简短的“思路尚可”的评价。

这吝啬的肯定,对周予安来说,却比过去的任何一次“及格”都更让他心跳加速。他知道,他正在用实力,一点点赢得这个冰冷男人的尊重。

然而,规则的放松,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疏远。相反,一种更微妙、更难以言喻的联结,在悄然滋生。

一天晚上,周予安因为研究一个复杂的算法漏洞,在实验室待到很晚。窗外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发现自己忘了带伞。正对着窗外的雨幕发愁时,陆止安处理完工作,站起身,看了一眼窗外,又看了一眼周予安。

“走吧。”陆止安拿起自己的伞,语气平淡。

周予安愣了一下,连忙跟上。

陆止安的伞很大,但风雨依旧斜扫进来。陆止安不动声色地将伞向周予安的方向倾斜了一些,自己的半边肩膀很快被雨水打湿。两人并肩走在雨夜寂静的校园里,只有雨点敲击伞面的声音和彼此的脚步声。

周予安能闻到陆止安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冽的雪松气息,混合着雨水的湿意,有一种奇异的安宁感。他偷偷瞥了一眼陆止安被雨水打湿的肩线和冷峻的侧脸,心脏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一下。这不是惩罚,不是命令,只是一种无声的、近乎本能的照顾。

还有一次,周予安感冒了,头晕脑胀,却还是坚持来实验室。陆止安看了他一会儿,什么都没说,只是起身去茶水间,冲了一杯冒着热气的感冒冲剂,放在他桌上。然后,将他电脑上正在运行的复杂模拟程序暂停了。

“今天任务取消。”陆止安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把药喝了,回去休息。我不需要带病工作的低效率。”

周予安捧着那杯温热的药,看着陆止安重新投入工作的背影,鼻尖有些发酸。没有嘘寒问暖,没有温柔关怀,只有最直接的、基于“效率”考虑的指令。但周予安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笨拙的、属于陆止安式的“在意”。

这些细微的举动,像暗涌的暖流,悄然融化着周予安心头因长期规训而结下的冰层。他开始意识到,陆止安的“规则”背后,或许并不全然是冰冷的计算和掌控。那可能是一种他极度缺乏、也无法正常表达的,扭曲的“负责”和“保护”。

当然,江临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他依然会偶尔发来一些行业动态或“问候”,但周予安已经能够很平静地处理。他会礼貌地回复,但不再有任何动摇。他清楚地知道,那条看似轻松的享乐之路,并不适合现在的他。他已经在荆棘丛生的陡峭路径上走了太远,无法再回头踏上那条看似平坦却可能通往另一种深渊的捷径。

新的阶段,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周予安在独立与依赖之间寻找着平衡,而陆止安,则在放手与守护之间,进行着无人知晓的微妙调整。规则的绳索渐渐松弛,情感的纽带却似乎在无声地加固。一场关于“爱与规训”的更深层次的博弈,已然拉开序幕。而这一次,双方的位置和心态,都在悄然改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