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等的博弈与心照不宣的靠近(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新的平衡在实验室里悄然建立。周予安不再是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他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研究进度,甚至在陆止安布置的任务之外,拓展出新的探索方向。陆止安对此不置可否,但周予安能感觉到,当他汇报这些额外进展时,陆止安眼神中那丝几不可察的专注。

这天下午,周予安在优化一个核心算法时,遇到了一个瓶颈。他尝试了几种思路,效果都不理想。放在以前,他可能会硬着头皮死磕,或者带着挫败感等待陆止安的指点。但现在,他整理好思路和遇到的问题,直接走到陆止安的工位旁。

“师兄,关于动态负载均衡的权重衰减函数,我尝试了三种平滑策略,但都无法完全避免边缘节点的瞬时过载。这是目前的模型和数据。”他将自己的分析文档递过去,语气平静,带着探讨的意味。

陆止安从代码中抬起头,接过平板,快速浏览起来。他的目光锐利,手指在关键数据和公式上滑动。周予安静静地站在一旁,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不安,而是专注地观察着陆止安的反应,准备着应对可能的提问。

几分钟后,陆止安放下平板,看向周予安,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你认为问题根源在哪里?”

周予安略微沉吟,答道:“我觉得可能不是平滑策略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对节点异构性带来的计算延迟差异估计不足,导致权重反馈机制存在固有偏差。”

陆止安微微颔首,眼神里闪过一丝认可:“方向正确。但你的分析停留在现象层。更深层的原因是,你引用的基线延迟模型,其假设前提在超高频并发下不再成立。”他边说边拿起触控笔,在平板上快速勾勒出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看这里,当请求频率超过这个阈值,延迟的分布不再是高斯型,而是呈现长尾特征。你用基于高斯分布的平滑函数去拟合长尾数据,自然会产生系统性误差。”

周予安眼前一亮,如同醍醐灌顶!他立刻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基础理论上的一个盲区。这种被点醒的感觉,不再是以前那种被居高临下指正的压迫感,而更像是一种高手过招间的精准点拨。

“我明白了!需要改用更鲁棒的统计模型来估计延迟,比如基于经验分布函数或者……”周予安兴奋地接话,思维迅速发散。

“可以尝试。”陆止安打断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意味,“但要注意计算复杂度。我需要你在明天中午前,给出三种基于不同鲁棒估计方法的改进方案,并附上复杂度分析和初步的模拟结果。”

任务难度不小,时间紧迫,但周予安没有丝毫畏难情绪,反而感到一种被挑战的兴奋。“好!”他干脆地应下,接过平板,脑中已经开始飞速运转。

他回到座位,立刻投入工作。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完成指令,而是像一个独立的合作者,为了攻克共同的技术难题而全力以赴。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互动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更接近一种基于相互认可和智力激发的伙伴关系。

傍晚,周予安废寝忘食地调试着模型。陆止安结束了自己的工作,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他身后,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他屏幕上的代码。

“这里,”陆止安突然俯身,手指点向屏幕上一行复杂的公式推导,温热的呼吸不经意掠过周予安的耳廓,“递归调用深度多了一层,存在栈溢出风险。用迭代重写。”

周予安全身微微一僵,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那瞬间靠近带来的、陌生的触感。陆止安的气息依旧清冷,但距离太近,存在感过于强烈。他甚至能闻到对方身上极淡的、类似冷杉的须后水味道。

“……是,师兄。”周予安的声音低了一度,耳根有些不受控制地发热。他迅速按照提示修改了代码。

陆止安直起身,似乎并未察觉他的细微异样,只是淡淡道:“效率尚可,但注意代码健壮性。别忘了基础。”说完,便转身拿起外套,“我先走了,走时锁门。”

“师兄再见。”周予安应道,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追随了一下陆止安离开的背影,心跳才缓缓平复。

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摸了摸还有些发烫的耳垂,心里泛起一丝微妙的涟漪。刚才那一刻,陆止安的靠近和指点,少了以往的强制性,多了些……心照不宣的亲近感?是因为自己表现出了足以与他对话的能力吗?

这种基于实力赢得的、近乎平等的互动,比任何直接的关怀都更让周予安感到一种深层次的满足。他不再仅仅是需要被规训的对象,而是正在成长为可以被信赖、可以并肩作战的伙伴。

这种认知,像一股暖流,悄然滋养着他曾经干涸的心田。他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和明亮。

规则的绳索在松弛,但某种无形的纽带,却在以更紧密的方式,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场无声的对等博弈,也是一次心照不宣的相互靠近。成长,不仅在代码和能力上,更在每一次眼神交汇和看似平常的互动中,悄然发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