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穿过南北向的主街便到了镇东的落星桥,这里是镇上统一摆摊的地方,桥尾空出一大片区域,又用石灰划分出一个个摊位。

李长夏穿梭其间,观察着两边的小摊,这边是针线脂粉,那边是书画摊,走两步还有卖干果蜜饯。

当然,也有卖朝食的,中间位置有个炊饼摊,斜对面还有个粥铺,旁边还有做葱油烧饼的。

过了桥便是镇上的学堂,学堂门口是不准摆摊的。

“呐,这就是咱家的摊位。”李婉芝指着一块空地说。

这块地方处在中间近桥尾的地方,不算最好的位置,但离学堂倒是很近。

“娘,在这摆摊有什么规矩啊?”

“选了位置,便去市署交上摊位费,一个月三百文,交了钱这位置便固定了,咱家已经交了半年的摊位费了。”

“三百文?娘,咱家摊子一个月能赚多少啊?”这摊位费不便宜吧,李长夏心想。

“刨去成本和摊位费,再交点市税,每个月净赚八九百文,生意好的时候会多个三五百文。”

还真是辛苦钱,李长夏打定主意做朝食生意,虽然也辛苦,但赚得应该不少,毕竟人人都要吃朝食。至于她娘的糕饼点心完全可以逢年过节的时候推出来,作为额外的收入。

李婉芝见自家女儿的确是有章程的,倒也不多问,左右不管做什么,她都能帮衬。

母女俩在市集上又逛了几圈,晌午时买了些肉菜家去了。

回到家,周青野正被对门的兰婶拉着扯闲话。

兰婶姓王,叫王淑兰,是住在李家对面的邻居,四十来岁,笑起来胖乎乎的脸上一团和气。

在李长夏看来,她就是整条巷子的情报使,东至巷口,西至巷尾,没有她不知道的事。

此刻她正说得眉飞色舞,偶尔还带上点动作,而周青野脚下蹍着石子,眼神放空,显然是在神游天外。

李婉芝大发善心把她解救出来,拉着兰婶进了院里。

兰婶也松了口气,这阿青,实在不是个合格的扯闲话的对象。

“婉芝啊,不得了了,咱们巷子出大事啦!”还没等坐下,兰婶已经打开了话匣。

“咋的,兰婶,发生啥了?”李长夏插嘴道。

“哎呦!”兰婶拍了拍心口,一副被吓到的样子,直盯着她看。

李长夏料到会有这么一遭,站在原地任她打量。

于是兰婶的话头还没起,便先听了一耳朵她的遭遇。

“乖乖,天老爷,真是奇了。”兰婶听完,绕着她转了好几圈,嘴里嘀咕着。

“兰婶,你刚刚说的是啥事啊?”李长夏扯回原来的话题,好结束这奇怪的打量。

“哦,对了,就是咱们巷子里那赵元,不知道咋的,惹了一身伤回来了。”

“啊?这是怎么回事?”李长夏装傻。

“这谁知道呢,我瞧着怕是惹了什么歹人了,哎哟哟,那一身的伤……”兰婶捂了捂眼,好像赵元就躺在她面前似的。

“很严重吗?大夫怎么说的?”李婉芝接过话茬。

兰婶作势往院门瞧了瞧,压低声音说:“别的伤都不算啥,我听他隔壁何大牛的媳妇儿说,他那东西,不成啦!”

“咳咳咳!”李长夏刚喝了一口茶,闻言差点呛住。

兰婶似乎忘记了还有个未出阁的女儿家在场,越说越起劲,“这大牛啊当时把赵元抬进卧房,又留下帮大夫搭把手,结果这衣服一脱,好险没吓着!听他说,赵元那处肿得跟啥似的,当时大夫就说没用啦!”

“好了,兰姐,可别说了,听得怪瘆人的,阿蝉还在这呢。”李婉芝见她越说越离谱,嗔怪道。

“哎哟,我都忘了,怪我嘴上没个把门儿的。”兰婶拍拍嘴,讪笑了一下,又接着道:“这赵元夫妻俩也没个孩子,怕是要断了香火了,也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下手这么狠。”

李长夏转头看向灶房,那个“杀千刀”的正倚在灶房门口吃她买回来的蜜饯呢。

周青野:嗯?有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