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山救人(第1页)
端午这天,巷子里家家户户的院门口已经挂上了蒲叶、柳枝等物,门头上钉着用艾草做的草人。
一大早刘春梅便敲响了李家的院门。
李长夏正和周青野沿着院墙撒雄黄粉,听见敲门声,她三两步走上前开门。
“春梅婶子,早啊。”
李长夏今日没有出摊,借着过节的东风,前两日粽子卖得很不错,赚了不少银钱,今日便也给自己放一天假。
毕竟钱是赚不完的,命是可能丢的,曾经的坠崖人士如今异常惜命,所以赚了钱还是先享受吧。
“呐,长夏,这是给你的。”刘春梅递过来一条五色丝线编成的长命缕,中间坠着一个小巧的葫芦。
这是杨柳巷多年来的习惯,每逢端午都会互赠长命缕或者五毒香囊让巷子里的孩子们佩戴。巷子里除了陈秋娘,就属她的绣工最好,所以每年端午她都会编上几条长命缕或者缝几个香囊。
“我也有啊?”李长夏接过长命缕,细细打量着,她以为只有皎皎铁柱那样五六岁的小孩子才会有。
“你这话说的,来,快戴上吧。”刘春梅拉住她的手,稳稳地系上长命缕。
李婉芝从灶房出来,手上沾着面粉,招呼道:“春梅,吃碗五色水团再回吧,我这正做着呢。”
“不了,婉芝姐,我家也做了,”刘春梅笑笑,接着道:“今儿镇上来了戏班子,我赶着去看呢。”
镇上前两日便热闹得很,满街卖艾草、五色丝的小摊不提了,外面过来的戏班子、杂耍团早早便在镇上敲锣打鼓,演了好几回了。
双方互道了端午安康,李长夏便进灶房和她娘做五色水团。
每逢端午,各家都会吃五色水团,寓意着驱邪避毒,祈求安康。
灶房里,李婉芝正在做五色面团,她面前摆着四碗不同颜色的汁液。
“娘,这黄色和黑色的汁液怎么做出来的啊?”
李长夏知道绿色汁液是艾草汁,红色的是用了红曲米,黄色和黑色她并不清楚,前世她们村并没有这吃五色水团的习俗。
“哟,也有你不知道的事了,真是难得。”李婉芝笑着打趣,自打自家女儿恢复之后,脑子里净是奇奇怪怪的想法,就好像没有她不知道的。
“黄色的是栀子泡的水,黑色是桑葚干煮的水。”
李婉芝把糯米粉分成五份,放在干净的陶碗里,分别加入四色汁液,剩下的一份糯米粉里直接倒入温水。先用筷子搅成絮状,再上手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
五色水团可以做有馅的,也可以做无馅,前几日做豆沙粽还剩下好些红豆,于是今日便准备了豆沙馅。
取一小块面团捏成小碗状,放入一颗豆沙球,虎口收紧搓圆便成了。
煮水团就更容易了,水沸后下入锅中,待全部浮起后再煮上片刻便可以捞出。
看起来就像汤圆呢,五种不同颜色的豆沙馅汤圆。李长夏心想。
“阿青,阿蝉,快吃,吃完我们要去青云观。”李婉芝催促道。
今日镇外的青云观举行法事,道士们诵经祈福,旨在除瘟疫,解灾厄。自从李长夏经了这么一遭,李婉芝对这些事倒是深信不疑起来,今日过去打算上香叩拜,保佑自家女儿往后再无苦难。
李长夏捧着碗问道:“青姨,酒垆今日也不开门吗?想必今日买雄黄酒的人很多哦。”
周青野正抱着肉粽啃得一嘴油花,闻言随口答道:“不开。”
“青姨,你到底是靠什么活着的?”就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这酒垆到底怎么开起来的?
周青野头也不抬,“靠要饭。”
“……”
李婉芝轻拍了一下周青野,嗔怪道:“不许瞎说。”说完又给她剥了个甜粽递过去。
辰时,三人收拾妥当出门去了。
经过隔壁院子时,李长夏下意识看了一眼,大门紧闭,似乎也出门了。
雇来的马车停在巷子口,周青野负责驾车,李长夏觉得车厢幽闭,于是同她一起坐在车辕上。
此刻主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临街铺子的门头上也都悬挂着艾草蒲叶之类的草木。
几个举着风车的孩童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手腕上佩戴着长命缕,额间画了个“王”字。大人们紧紧跟着,生怕一个错眼,自家崽子便不知道钻哪儿去了。
杂耍班子已经开演,挤挤挨挨围了一圈的人,时不时便爆发出喝彩的喧闹声。镇上的戏园子里也在布景了,有那等不及的已经搬着小马扎在门口张望了,就连街边的茶楼里也坐了好几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