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惊鸳梦慌择路 笑谑痴郎俏解围(第4页)
他跟着小太监往码头深处走去,沿途的水手们都在忙碌着,搬运货物的、修补船帆的、检查船只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空气中混杂着海水的咸湿、木材的清香和粮食的麦香,让他感受到了港口特有的气息。
走到一艘巨大的海舫前,小太监停下脚步:“世子爷,郑公公就在船上等着您。”
贾琏抬头望去,识得这艘海舫正是他在泉州见过的大海舫——船身泛着深褐色的光泽,船头上雕刻着威武的龙首,龙嘴里衔着宝珠;桅杆高耸入云,上面缠着厚厚的帆缆,帆布是用浸过桐油的粗布缝制的,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船身两侧开着两列整齐的窗口,下层窗口隐约能瞥见黑色的炮口,上层窗口则探出瞭望用的木梯。
“好壮观的海舫!”贾琏心里暗暗赞叹,他跟着小太监登上船,走进船舱。
船舱内宽敞明亮,铺着防滑的栗木板,每隔五步就有一个系船的铁环。船舱两侧立着三尺高的木质护栏,护栏上缠着粗麻绳,供船员行走时抓握。往船舱深处走,是一间宽敞的议事厅,里面摆着一张巨大的八仙桌,桌上铺着一张详细的海图,周围摆放着十几把椅子。
郑三宝正坐在八仙桌旁,手里拿着一支毛笔,在海图上标注着什么。他穿着一件石青缎的宫袍,腰间系着嵌玉腰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一见贾琏进来,连忙起身相迎,拉着他的手:“世子可算来了!一路辛苦,快请坐。”
贾琏躬身行礼:“公公客气了。能与公公一同下西洋,是晚辈的福气。”
他走到八仙桌旁坐下,小太监给两人倒上茶,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郑三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着道:“世子之前出使琉球,圆满完成使命,圣上对你赞不绝口。此次让你协同我办理海舫采办事宜,也是圣上的意思,希望你能多历练历练,将来能为朝廷分忧。”
“晚辈定当恪尽职守,不负圣上和公公的信任。”贾琏连忙道,“只是晚辈对海务不甚熟悉,往后还需公公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郑三宝笑着摆手,“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干,将来定能大有作为。”
他指着桌上的海图,说道:“你看,这是我们此次下西洋的航线。我们从刘家港出发,顺着季风,穿越东海,进入南海,然后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西洋各国。沿途会经过几十个港口,我们要在这些港口采办奇珍异宝,安抚当地的藩属,宣扬天朝的国威。”
贾琏凑近海图,仔细看着上面的航线和标注,问道:“公公,为什么我们要从刘家港出发,而不是泉州?泉州也是重要的港口,而且我之前在泉州也熟悉了一些海务。”
郑三宝笑着解释:“你问得好。之所以选择刘家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物资漕运。此次下西洋,需要大量的粮食、淡水、药品和物资,这些物资大多是从北方漕运过来的,刘家港是漕运的终点,物资在这里集中装卸,非常方便。二是季风的原因。这个季节,东海的季风是往南吹的,从刘家港出发,顺着季风,很快就能进入南海,不需要绕福建沿海,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
他顿了顿,又道:“泉州的船做好之后,就立刻全部调到了刘家港。这次我们的船队共有十二艘海舫,每艘海舫都配备了先进的武器和充足的物资,船员都是从沿海卫所挑选的精锐,擅长舰船协同与海上格斗,你可以放心。”
贾琏点点头,心里满是敬佩:“公公考虑得真是周全。晚辈受教了。”
“二爷不用客气。”郑三宝笑着道,“我们是挚交,此次下西洋,我已经让人给你安排好了住处,就在我的船舱隔壁,你先歇息一下,晚上我再带你熟悉一下船队的情况。”
“多谢公公。”贾琏躬身道。
他跟着小太监来到自己的船舱,船舱宽敞明亮,铺着柔软的锦缎床垫,摆着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桌上还放着几本关于海务的书籍。小太监给他倒上茶,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贾琏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他看着窗外远处的海景,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晚上,郑三宝在船上摆了践行宴,宴请船队的主要官员。
宴席上的菜肴丰盛,有新鲜的海产,有精致的点心,还有上好的美酒。
郑三宝向众人介绍了贾琏,众人纷纷向贾琏敬酒,恭喜他皇帝钦点担任“同知帮办”之职。
贾琏举杯,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晚辈初来乍到,对海务不甚熟悉,往后还需各位前辈多多指点!”
“世子大人客气了。”船队的指挥使汪千户笑着道,“大人是圣上亲自钦点的同知帮办,又出使过琉球,有丰富的海事和番邦外事历练,我们定当全力配合大人的差遣。”
宴席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格外融洽。贾琏一边喝酒,一边听众人谈论着海上的见闻和此次下西洋的计划,心里渐渐对这次旅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宴席结束后,郑三宝带着贾琏来到船顶的瞭望台。瞭望台很高,能俯瞰整个刘家港的夜景。
港口的灯笼次第亮起,像天上的星星,映得海面泛着波光。
“二爷请看,这就是刘家港的夜景。”郑三宝指着港口,说道,“这里是天朝的门户!也是我们下西洋的起点。”
贾琏看着眼前的夜景,心里豪气顿生:“公公,晚辈定当与您一同努力,不负圣上的圣恩!”
郑三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我们明日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