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蒸鲟鱼(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猪油慢慢融化,冒出细小的气泡。

待它升起青烟时,李婉清挪开了锅铲,手腕微倾,滚烫的热油“哗啦”一声浇在青白相间的葱丝与鲟鱼身上。

瞬间,葱花香味迸发,热油在雪白的鱼肉上蹦跳,翠绿的葱丝被热油烫的卷曲,油亮的光泽顺着鱼身漫开,顿时鲜气四溢,勾的人喉咙微动!

李婉清取了一勺酱油、白糖、和少许食盐微微混合,洒在了鲟鱼身上,酱红的汤汁流淌,给白嫩的鱼肉染上了一抹风情。

鲟鱼刚上桌,不远处的院门也发出了声音。

周惠芬带着李虎父子俩上门,与他们一道来的还有一锅金黄油香的鸡汤。

周惠芬将鸡汤端上桌,跑来厨房问李婉清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李婉清也没有跟她瞎客气:“大伯母,您把锅里蒸好的梅菜扣肉端出去就行,我把饭给盛出来就可以吃了。”

立夏饭在一旁的瓮里待了许久,像是怕被人遗忘似的,时不时冒出一股饭香出来彰显存在感。

饭很香,刚一打开扑面而来的谷物香味将小小的厨房都给占满了。与纯粹的糯米香不同,玉米、咸肉丁、香菇、蚕豆,无一不在彰显它们的存在感。

李婉清拿出饭勺将瓮里的立夏饭来回的搅动,等食材都充分的混合到位了,挖起一勺就往碗里放。

其实立夏饭被叫做“五色饭”也不无道理,半透明的糯米发挥出它黏人的特性,将其它食材紧紧包裹,蚕豆的绿、玉米的黄、咸肉的红、香菇的棕,五彩斑斓,汇聚一堂!

将饭装好端出去,王秀香和李桂花也到了,手里还提着一小筐篮子的咸鸭蛋。

“婶子们来啦,快入座。”人多,李婉清他们平日里用的餐桌坐不开,特地找了别家借了张桌子。于是,一张大方桌就这么摆在院子里。

众人入座,李桂花提起篮子放到桌子上,笑道:“我们俩带了点立夏蛋过来,大家尝尝看,讨个吉利。”

在华阳县,立夏时节不仅吃立夏饭,还要尝鲜。地三鲜:苋菜、黄瓜、蚕豆,水三鲜:螺丝、鲟鱼、河豚,树三鲜:樱桃、杏子、琵琶。

除此之外还有立夏蛋,李婉清家里没有腌过咸蛋,现在刚好给凑上了。

一个大方桌摆在院子正中央,几人围着桌子坐好,因为有李满梁在,李婉清还特地备了一壶酒水。

李婉清给自己倒了一杯,举起:“来,感谢大家近来的照顾,我在这里敬大家一杯。”

“啥照顾啊,我们还得感谢你呢。”王秀香心直嘴快的说:“是婶娘们要谢谢你,让我们多了个收入。”

就看看最近的李家村,谁家地里头没有种菜啊,托了李婉清的福,大家最近都挣了不少钱。

别的不说,就看今天的立夏,不少人家,今天家里都飘起了肉香。往年的立夏,大家伙能吃个咸鸭蛋,应应景就是不错的了。

节不节日的,对于底层的穷苦百姓来说根本不重要。饭都吃不饱,还想什么年节呢?

一旁的李桂花也是,闻言附议道:“是啊,多亏了你的帮衬。”

李婉清连忙摆手表示都是托大家伙都福:“真是感谢大家了,今天趁着立夏请大家一起吃顿饭。”

“都是一些家常菜,大家伙别嫌弃就好。”

“不嫌弃不嫌弃,你这菜已经够好了。”

“就是,就是。”

周慧芬也站起来,拿出汤勺给大家盛汤:“来来来,大家都尝尝看。我特地挑了一只老母鸡炖了一个早上,尝尝看,香不香。”

李婉瑶最先拿到一碗老母鸡汤,金黄油亮的鸡汤在碗里放着,黄澄澄的汤面把李婉瑶的小模样都给倒映出来,香而不腻。

李婉瑶拿起小勺子,一口接着一口的喝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像是小猫舔水一样可爱。

众人也被这声音勾的食欲大增,纷纷动筷,朝着自己心怡的饭菜夹去。

清蒸鲟鱼在李虎面前摆了许久,香味不断的萦绕在他面前,见众人终于寒暄好了,他迫不及待的朝着鲟鱼夹起了一块,蒜瓣大小的白净鱼肉就这么从鱼身上脱落下来。

立夏为什么要吃鲟鱼,那是因为立夏后天气升温迅速,人的代谢也大大提高,鲟鱼肉质肥嫩,蛋白质极高,非常适合滋补身子。

而鲟鱼的“鲟”字与“寻、顺”同音,借着吃鲟鱼寄托“顺遂安康”的美好愿望。

面前的鱼肉也没有辜负这份美好的祝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