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第2页)
还是那个伙计,见状一堆好听的话不要钱的朝李婉清砸来,李婉清很高兴,大手一挥又买了不少的好东西,可把伙计高兴的不行。
李婉瑶也很高兴,因为她也能跟着哥哥一起去读书了,抱着属于自己的小书箱,高兴的不行。
见书箱都快把李婉瑶半个身子给挡住了,李舒阳伸手:“把书箱给哥哥,我帮你拿。”
“不要!瑶瑶自己拿。”李婉瑶抱着书箱不肯撒手。
李舒阳无奈看向李婉清。
李婉清也没管她,新鲜劲嘛,热乎不了几天。
第二天,一大清早,三人穿戴整齐的拿着拜师的束脩,就出门了。
至于铺子,李婉清将铺子里的活计都交给了周惠芬等人,现在李阿禾和李晚穗的手艺也上来了不少,有她们在一旁帮忙,李婉清很放心的走人。
三人到了黄先生家时正是辰时,跟门房说明上门原因,很快就被引了进去。
三人跟着门房往里走,黄先生的家不小,平日里学子们都是在黄先生家里上学的,所以黄先生将前院分成了三个方方正正的大堂,里面摆放着几张整齐的桌椅。
按照学生们的年龄以及学习程度分为三个班级,黄先生每日都是在三个课堂里来回穿梭,进行教学。
李婉清数了数,一个教室最多的也就摆了八张桌子,这个数量李婉清是可以接受的,要是一个班级有十几个人,那么就算黄先生再有水平都会存在教育不到位的情况,这样,李婉清是不太愿意送孩子过来的。
现在这三个班级,多的八个人,少的也就五六个,人数上刚刚好,既不会太多老师无法因材施教,也不会太少,让孩子没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过了学堂,后头就是一间正堂和书房了。黄先生的家住在后院,平日里前头通往后院的门都是锁着的,避免学子不小心冲撞到后头住着的家眷。
黄先生已经在里面坐着了,见李婉清三人前来便抬眼看了看,最后目光放在李舒阳和李婉瑶身上。
“先前可读过什么书?”
李婉清没有回答,而且推了俩个小孩上前。
李舒阳朝黄先生行了一礼:“回先生,早前详读过《论语》,现在正在学习《小学》内篇的“明伦”。”
李婉瑶也学着李舒阳朝黄先生行礼:“回先生,学生现在正在学《千字文》。”
黄先生点了点头:“兄友弟恭,则天伦笃矣。兄不友,则弟不恭;弟不恭,则兄亦不友。是故友恭之道,贵于相济也。”
“是该何解?”
“兄友弟恭,,关键在于双方相互扶持、彼此配合。”
“兄长若不友爱,弟弟自然难以恭敬;弟弟若不恭敬,兄长也会逐渐失去友爱之心。”
“因此,只有兄弟二人互相扶持,彼此包容,携手共进,才能维持兄弟伦常。”
黄先生微微点了点头,继续出题,让李舒阳作答。
刚开始还慢慢问,到了后面黄先生越问越快,李舒阳只能不断的转着脑子,回顾所学的知识。
虽然题目有点难,但是好在都是李舒阳学过的,就算有些问题原来的先生还没有讲解过释意,但是李舒阳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几轮考教下来,黄先生对李舒阳越来越满意,他发现李舒阳对于学识上已经渐渐的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