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窑家村(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哇,这就是我们家的铺子吗?”李婉瑶看着面前一张画满了线条、格子的纸张开心的不得了,虽然看不懂,但是她觉得很漂亮。

“大姐,我们家在县城也有房子啦?”李舒阳有点不可置信,几个月前他们家还穷的只能吃糠咽菜,现在居然在县城都有房产了。

“不算县城的,铺子买在码头附近。”李婉清解释道:“也不算是我们家的,如果我们没能把钱还上,铺子是会被收走的。”

“那也很厉害了!”李舒阳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李婉清:“大姐,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早点把钱还上。”

李婉清揉了揉李舒阳的小脑袋:“好啊,我们全家一起努力。”

她不想说什么不用的话,这个家是由三个人共同组成的,李婉清不想培养两个孩子坐享其成的习惯,小家的成长每个人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没道理她一个人库库干,他们却啥也不付出。

这样对孩子也不好,俩小孩都小,正是塑造三观的时候,所以李婉清经常会让他们参与进来,洗洗碗、烧烧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依赖她,指着她。

“努力,努力。”一旁的李婉瑶看的好玩,也把自己肥嘟嘟的小手呼在李舒阳的脑袋上,笑的咯咯作响。

第二天,李婉清她们一行三人就收拾收拾出发,准备去看看买在码头上的铺子,和她们同行的还有周惠芬一家三口。

以后周慧芬和李虎就固定跟她去铺子帮忙,所以需要过去认认路,顺便把铺子和后头的院子打扫出来。

李满粮则是被李婉清特地叫过去的,她需要李满粮帮她打几套桌椅,还有一些架子什么的,因此他们还带了不少的木头准备拉到店铺去,今天就可以开始动手了。

铺子不大,前头宽差不多四五米,长大概五六米,一个非常标准的长方形,板板正正。

李婉清准备在这里开一家快餐店,那空间如何极致的利用就是一个重要的难题了。

现代的快餐店,菜品下面都是有恒温加热管道,外加铁盘可以很好的导热,所以快餐店的菜都能长时间保持温度。

但是这个时代没有恒温管,铁倒是有,但是铁在古代是军备用品,寻常老百姓家里买个铁锅、锄头什么的都需要报备,更何况是买那么多铁盘。

而且就算能买,李婉清也没有那么多钱。她记得原主家里的铁锅还是小时候原主父亲打了一头野猪,原主娘那时候也没生病,所以花了一头野猪的钱才买下这个铁锅的。

铁是不用想了,李婉清想着能不能订做几个薄底的陶盆,搭个架子,下头放几个火盆,然后烧上热水,用水蒸气来保持温度。

李婉清把想法和李满粮说了后,两人合计,发现可以实现,于是李满粮就开始测量这个架子的大小。

李婉清准备按照前世快餐店的模式进行,因此准备在店铺前头安装一个L形大木架,中间站着人给顾客打菜,这样下来就把整个店接近三分之一的位置都给占满了。

剩下的空间也就可以放三四张桌椅罢了,但是利用率太低,李婉清干脆取消在店铺里摆桌子的想法,让李满粮打几条长条桌,安装在墙上。

半米宽,五六米长,沿着店内的墙壁摆放,这样顾客可以并排而坐,大大增加了用餐的位置。

店铺门头的位置李婉清也没放过,她准备回头把在当铺买的几张桌椅摆在门前,多增加一个用餐区。

跟李满粮讲清楚后,李婉清留下他们父子俩忙活这些木架、桌椅,她自己则去了杂货铺。

这个杂货铺是李婉清写招牌的那一家,李婉清当时的碗盘就是在这里买的。

老板娘在店里打着算盘,抬头瞧见李婉清来了,连忙迎上去:“婉清妹子来啦,今儿个要点啥。”

因为老板娘给的价钱实惠,所以李婉清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在她这里买的,几个月下来给老板娘挣了不少钱,因此她对李婉清颇为热情。

“瑶瑶怎么没来?”老板娘特别喜欢李婉瑶,见只有李婉清一个人,还特地问了一嘴。

“瑶瑶在家呢。”李婉清开口道:“老板娘,你们这里的碗盘都是哪里进货的,我想定制一些其它模样的。”

“碗盘啊,窑家村那里定的。”老板娘直接将货源告诉了李婉清。

李婉清是要定制陶具,她又做不了这个生意,倒不如直接告诉李婉清,还能卖个好。

老板娘挽着李婉清的手,说道:“刚好,店里的碗盘快要用完了,我今天刚准备去趟窑家村呢,婉清妹子要不一起?”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老板娘。”

窑家村离华阳县不远,坐个马车半个时辰就差不多到了。因为祖辈都是烧窑的手艺人,在以前因为战乱的原因跑到这边,见这里有山有水,于是便世世代代就此定居。

窑家村不小,打老远处就可以看到建在空地上的一座座垒的高高的窑炉,层层错落,颇为震撼。

“我们到了。”马车在一户院门前停下,下车后老板娘领着李婉清熟门熟路的往里面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