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方孝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另一位年轻母亲举牌发言:“我家住在桥头,担心噪音影响孩子睡觉。能不能加隔音墙?”

交通司负责人当场记录,宣布预算追加十万两用于声屏障建设。

最后,一名曾经参与铁路破坏案的青年站出来道歉:“我哥死于矿难,我以为你们只顾修路不管人命。现在我知道错了。我想报名当安全巡查员。”

全场掌声雷动。

朱文奎亲临现场,未带仪仗,只穿便服,听完全部发言后说:“父皇常说,治理国家不是盖房子,而是种树。你要等它长大,看它遮阴,听风穿过叶子的声音。急不得,也瞒不得。”

与此同时,广西瑶寨传来新消息:当年被苏婉儿救下的少年,现已成长为村医,不仅能独立接诊,还编写了一本《山地常见病防治口诀》,用瑶语传唱,深受欢迎。长老亲自派人送来一面铜匾,上刻“仁心即科学”六个大字,背面则是一幅简笔画:一名女子抱着孩子接种疫苗,阳光洒在她们身上。

京城街头,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原本由礼部管理的心理战营,如今改名为“和平传播团”,成员多为退役士兵与心理学毕业生。他们在边境播放的不再是恐吓录音,而是双语广播剧《牧民的一天》,讲述两个民族家庭如何通过合作养羊改善生活。据说某次播完后,对面营地竟传来掌声,还有人用汉语喊:“明天还想听!”

更有意思的是,工部最近推出“民间智囊招募令”,邀请各地百姓提交改进日常用品的设计图。短短一月,收到来信八千余封。有老木匠画出可折叠担架,方便山路救援;有农妇设计自动喂鸡器,利用水力驱动;甚至有个聋哑少年寄来一册手绘说明书,介绍如何用振动频率传递信息,帮助听障者感知危险。

评审团感动之余,将这些发明统称为“沉默的智慧”,并在允文学院举办特展。朱文奎参观时,在那本手绘说明书前驻足良久,转身下令:“从明年起,全国工匠考试增设‘平民创新’科目,不论出身,不限学历,只要有实绩,便可授勋。”

然而,暗流仍未彻底平息。

初夏某夜,锦衣卫截获一封密信,发往海外某隐秘据点,内容仅有八字:“龙驭宾天,机起东南。”经查,寄件人是一名潜伏多年的前燕王府术士后裔,长期伪装成风水先生,在江南多地散布“帝王气尽”“机械噬魂”等谣言,蛊惑人心。

更为棘手的是,此人已在三座城市秘密建造“镇机塔”??仿古式石构高台,内置铜铃、符?与磁石阵列,声称能“压制奇技邪光”。虽无实际破坏力,却造成部分民众恐慌,甚至有人自发拆毁自家水泵,生怕“惹怒天地”。

沈清澜得知后,未动刑狱,反而下令:“把最近研制的地震预警仪,装一座在他家门口。”

下属不解:“这是为何?”

她淡淡道:“让他亲眼看看,什么叫真正的‘通天地之变’。”

不出半月,浙东发生轻微地动,预警仪提前一刻钟鸣响,全城安然避险。而那座“镇机塔”纹丝未动,铃铛未响,符纸被风吹落一地。

百姓哗然。有人当街质问术士:“你说机器乱天道,可它救了我们;你说符咒通神明,可它连震动都测不出!你还敢骗人吗?”

术士羞愧难当,跪地认罪。

朝廷最终判其前往海南农场劳作三年,参与防洪工程建设。临行前,他望着海堤上忙碌的身影,喃喃道:“原来,护民之术,才是真神通。”

这一年秋收,全国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皇帝朱文奎效法先帝,在宫门前设“无遮大会”,宴请百名普通百姓共进晚餐。席间无乐舞,无祝寿,只有农家饭菜,人人可言政事。

一位老农直言:“现在政策好,可县官还是怕担责,遇到难题总说‘等上面指示’。能不能让他们也像我们种地一样,该浇水就浇水,别总等着圣旨下雨?”

朱文奎闻言肃然起敬,当即宣布推行“基层决策权下放试点”:凡涉及民生小事,地方官可在三日内自主决断,事后备案即可。

他又补充一句:“父皇教会我们倾听,我现在要学会信任。”

寒冬将至,一场罕见暴风雪席卷北方。往年此时,必有多地冻饿致死。但今年不同??得益于“自流水力警报系统”与“保暖帐篷推广计划”,各村提前储备物资,及时疏散危房住户。更有牧民利用朝廷发放的羊毛加工设备,自制呢料出售,反在灾年增收。

除夕夜,阿禾再次登上钟楼。莲花灯依旧璀璨,新年愿景墙上又添无数纸条:

“我希望爸爸回家过年。”

“我想当一名女工程师。”

“请让盲童也能摸到地球仪。”

“愿天下再无谎言。”

她扶着栏杆,仰望星空。十年了,她终于不再只是逃亡的孤女,而是这片土地的见证者与守护者。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沈清澜,怀里抱着一叠信件。

“孩子们写的。”她说,“每年这一天,他们都给先帝写信。我不忍烧掉,便收了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