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瓶颈音乐自由(第2页)
——那一刻,唯有林子萱怀抱中的方寸天地,才是这摇摇欲坠的世界里,最后一块尚未沉没的孤岛。在这里时间放慢了脚步,为这破碎的灵魂让路。那些压在肩上的期望、那些对完美的执着,都化作窗外渐弱的风声。
“陶陶、毛毛,饭好了,赶紧出来收拾餐桌,准备吃饭了。”
陶母阮辞月的呼唤从厨房传来,喊声穿过房门,打断了房间里正聊得热络的两人。陶倩和姜若生相视一笑,默契地起身朝客厅走去。
陶婧正蜷在沙发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上蹦跳的小猪佩奇,手里还捏着姜若生带来的点心,小口小口地吃得认真。一见姐姐们突然出现,像是被惊动的小动物,慌忙垂下眼睛,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红,仿佛藏着什么不愿被人发现的小秘密。
平时靠墙而立的餐桌。今天因姜若生的到来,被移至客厅中央,方便大家围坐在一起。两人一边收拾桌面,一边仍低声说着悄悄话,动作流畅而自然。待一切安排妥当,陶倩转身推来厨房的门,姜若生也紧跟在她身后
门扇轻启的霎那,一股鲜活热辣的香气扑面而来,浓郁而真实,瞬间将人裹进了暖融融的烟火之中。这与姜若生家中那种清淡克制的厨房气息截然不同——
这是热油与辣椒、香料激烈碰撞后绽放出的酣畅味道,锅铲翻炒间飘出的不只是香气,更是一种让人喉咙发紧,心头发烫的暖意。
这一餐又陶倩父母掌勺,阿姨在旁边帮忙,做的地道川味。
陶倩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四川和浙江的混血儿”,她父亲是典型的四川男人,爱下厨,会做饭,手艺极好。据说当年母亲阮辞月就是被他的一手好菜渐渐打动的。
婚后这么多年,两人依旧情深意笃,偶有争执,总是父亲陶嘉树笑着认输。只要得空,家里的饭菜家务,几乎都由他包办。也正因为他踏实和温柔,当年家境普通的四川男人,才终于迎娶了心仪的江南女子,让她愿意跟随他来到北城,一路相伴至今。
每每听陶倩聊起这些,姜若生总是微微笑着,安静倾听,却很少插话。没有人知道,这些旁人眼中再寻常不过的家庭温暖,对她而言,早已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旧梦。
在父母羽翼之下浸润成长的陶倩,自幼沐浴着无条件的宠爱与细致呵护。这份呵护滋养出她身上难能可贵的特质——
既保有同龄人应有的率真飞扬,又蕴藏着未经世故磋磨的纯净与温良。正是这份温良,让她对所得一切心怀感念。
因此,即使遭受校园霸凌,陶倩也选择先让老师和校方先介入,而非立刻惊动父母。姜若生明白,这并非怯懦或退缩,而是她早早学会的体贴——
她不愿让父母再多添一份牵挂。
一盘盘佳肴次第端上桌,色泽浓烈,香气蓬勃,视角和味觉皆被热烈地冲击。然而细看之下,却不尽是泼辣张扬的川味,期间恰到好处地点缀着几道素雅清淡的菜式。姜若生心下了然:
这是主人细心,为她这个不擅辛辣的客人特意铺排的温柔。一股暖意无声漫上心头,熨帖地蔓延至五脏六腑。
她抬眼望去,一家人正穿梭于餐厅与厨房之间,笑语盈室,烟火氤氲。这画面蓦地唤醒她记忆中某句话:
幸福何须金玉满堂?不过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相守,日子平静,安康,顺遂罢了。
然而,这看似寻常的安宁,细细思量,实则来之不易。它需要家人之间绵密的关爱,设身处地的体谅,甚至彼此无声地牺牲与退让。更需上苍垂怜,免其遭受无常风雨的侵袭——
唯有诸多因缘和合,才能小心翼翼地护住这一方小小的,温暖的天地。
这触手可及暖意,正是姜若生心底渴望已久,却始终未曾拥有的风景。
如今它近在眼前——如蜜糖,亦如针。
丝丝甜意之中,悄然渗入难以言说的心酸。
姜若生望着这满室的温馨,唇角还留着方才笑过的弧度,眼底却已泛起淡淡的雾气。
这般热闹与关怀,原是她童年在梦里才会出现的光景。如今隔着岁月回望,却像看一场别人的戏——她在台下鼓掌,为每一个温暖瞬间喝彩,却难以踏上那片灯火通明的舞台——
原来最深的怅惘,不是得不到,而是感受过,却不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