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4章 大顺古道的真相5K(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最终,整个结构开始崩解。蓝雾们一个个转身,走入深渊,身影渐淡,仿佛回归永恒的安眠。

只有白发老人留下最后一句话:

“告诉那个孩子……替我抱抱她妈妈。”

***

半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听证会。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全面禁止心源芽的自然生长,将其纳入国家监管体系,以防“共感失控”。

支持方认为:“情绪传播已具备社会动员能力,若不加以控制,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反对方则疾呼:“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民主化,怎能再交还给权力之手?”

会议进行到第七小时,僵持不下。

忽然,大屏幕上跳出一段直播信号:来自加沙那朵教室里的水晶花。

画面中,一个八岁的男孩坐在花前,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他用希伯来语说了几句,又用阿拉伯语重复了一遍。

翻译字幕缓缓滚动:

“这是我爸爸。他死于空袭。那天我躲在桌子底下,听见他说‘别怕,我在’……可我还是怕。我很恨发动战争的人。但我今天看到新闻里,有个以色列士兵抱着战友尸体哭,就像我抱爸爸那样。我想告诉他……我不恨你。我只是希望,以后不要再有小孩抱着死去的大人,问为什么。”

全场寂静。

十秒后,一名巴勒斯坦代表起身离席,走向对面座位上的一位以色列外交官,将手放在他肩上。两人相视良久,同时落泪。

投票结果当日公布:**否决监管提案**。附议新增条款??《共感权利宣言》,确认“真诚表达与自由倾听”为基本人权。

消息传回高原,小禾正在教小女孩写字。孩子歪歪扭扭地写下两个字:听见。

“姐姐,这两个字好难写啊。”

“是啊。”小禾笑着摸她的头,“所以更要慢慢练。就像心一样,越疼,越要一笔一划地写清楚。”

***

夏至那天,第一场野芽暴动发生了。

在中国西南山区,一群村民自发建立“心屋村落”,拒绝政府派遣的净化队进入,声称:“我们的花是我们自己说的话养大的,你们没资格拔。”

局势一度紧张,军队包围村庄三天。

第四天凌晨,一位老妇人独自走出村口,怀里抱着一朵枯萎的水晶花。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打开录音机,播放了一段音频:

“儿啊,娘知道你不怪我当初逼你娶那个姑娘。你临走前写的信,我一直没敢看……今天我才敢听你说‘妈,我想她’……这朵花,是你最爱吃的腊肉炖土豆的味道长出来的……”

声音哽咽,全场动容。

带队军官摘下头盔,单膝跪地:“奶奶,我能……抱抱您吗?”

当天下午,封锁解除。取而代之的,是由三百名老兵组成的“倾听志愿团”,自愿驻扎村中,每日轮班倾听村民故事,协助疏导情绪。

类似事件随后在全球上演。有的地方花太多,压塌了屋顶;有的社区因过度共感陷入集体抑郁;甚至出现“共感依赖症”患者,一天不被听见就焦虑发作。

托马斯提出警告:“共感不是万能药。它放大美好,也放大创伤。我们需要‘情感节律训练’,教会人们如何进出共鸣状态。”

于是,《心语录》新增附录篇:《呼吸法则》。

章节目录